冬奥会开幕,丛书主编为啥感谢出版社

作者:章红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2-21

  □本报记者 章红雨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盛大开幕,由19首中外曲目组成的运动员入场乐,与“孩子们的音乐之旅”丛书选择的曲目高度一致,这让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编辑们兴奋不已。入场乐在为奥运助力的同时,也让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孩子们的音乐之旅”丛书销售火热。

  从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起,至王莘的《歌唱祖国》止,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说:“没想到这些名曲竟被包老师全部收入为孩子们编写的书中。”

  费维耀所说的包老师叫包菊英,是“孩子们的音乐之旅”丛书主编、上海市长宁区原音乐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曾宪梓教学奖获得者。从事音乐基础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60年的包菊英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此选题萌生于2010年,立项是2011年。

  包菊英说:“当时我已经退休,但还是从事音乐教材编写工作,参加少儿音乐教育活动。从中,我觉察到儿童音乐教育存在学校音乐教学教材、课时、曲目有限,社会音乐教育中家长追求考级,导致学生级别高、能力低,而社会上的音乐鉴赏类图书都是专业院校写的,不适合儿童阅读。我深感,在器乐学习逐步普及的前提下,孩子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亟待提升,而古典音乐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共同财富。”

  包菊英为儿童编写一套图文并茂的古典音乐通俗读本的想法,得到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包菊英说:“由于面向孩子,绘画量很大,而音像版权需从某一著名世界音像公司购买,因此成本很高。但是费维耀社长依然极力支持,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并指定资深编辑王琳为项目负责人,同时组织了一支编辑团队,为本套绘本大开绿灯。”

  记者了解到,上海音乐出版社认同包菊英的选题,在于包菊英曾在小学、中学、少年宫、教育学院工作过,从课堂教学到校外教育,她熟知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教育情况。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曲目中,选出适合孩子们的曲目,包菊英有丰富的经验。

  的确,包菊英在谈及丛书编写思路时说,给孩子们选曲必须遵循这样几个原则:曲目既要高雅,又要通俗,使孩子能听得懂;既要经典,又要短小精悍,好听能动,使孩子能乐于听,不会厌倦;既要有古典音乐的严肃感,又必须符合儿童欣赏心理,具有趣味性,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尽可能有故事性,音乐要有画面感、绘本有观赏性,使听觉、视觉都能产生美感;音乐格调基本上要明朗,产生乐观向上的情绪;除了德、奥音乐外,尽可能涉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基于上述原则,包菊英将挑选出的180首作品,按照孩子们的年龄段与可接受度,分为《幼儿版》《儿童版》《少年版》。为使孩子们不产生阅读疲劳,她将每个年龄段的60首乐曲分为4个小册子,每一册15首作品。每一个作品都以图画、文字、音像三结合的形式呈现。

  记者看到,《幼儿版》的每册命名都与孩子们的生活相关,音乐都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内容以故事为主。《儿童版》以音乐体裁分类,每个作品都由导入语、“八音盒”、“音乐谷”组成,而通过扫描获得简线对照的谱例和音像……

  该丛书从构思到出版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包菊英说,所涉及的人物生平、创作背景全部基于史料,不虚构,但求文字生动优美。例如贝多芬的《月光》《命运》《贝九》的文字描述,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音乐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构图上,她与绘者长期磨合,帮助绘者理解音乐内涵,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视的画面,从而做到基本符合音乐内容与年代特征后,再进行儿童化的变型处理。

  包菊英感谢上海音乐出版社编辑为丛书付出的大量心血。她说,丛书在编校上做到了零错误。2017年,丛书的《幼儿版》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图书一等奖。在上海书展、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海市少年宫及各个小学古典音乐推广课上,丛书都受到孩子们热烈的欢迎。

  2021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将《幼儿版》录制成有声读物,方便读者在网上收听。至此,该套书成为集文字、图片、音响、扫码听音乐、扫码玩音乐游戏等于一体的融媒体出版物。

  包菊英感慨:“编创过程虽然很艰难,但是我们觉得很值得。尤其是当冬奥会入场式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尤为兴奋自豪,觉得以往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