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奥运 大国崛起

作者:龚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2-21

  □龚可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工作人员在赛事结束后合影。龚可 供图

  2月20日,奥运圣火在鸟巢上空燃烧了16天后缓缓熄灭。能够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国内技术官员的身份参与到家门口的盛会当中,对于我来说有满满的感恩和收获。也很感谢所有朋友们这段时间来的陪伴和支持,让我有机会记录下这一路走来的见闻和感受。

  做国内技术官员和写专栏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跨界的尝试。近一个月的工作,让我对冬奥会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参与其中,也让我对奥运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回归到作为一名宣传战线工作者的本职,我想回顾一下百年来我们对奥运的认识。

  1910年,组织第一次全国运动会的人士在《申报》上发出的《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中曾提出著名的奥运三问: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自此,中国人的奥运梦开始萌芽,一代代中国人用努力与拼搏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1932年,刘长春独自站上了洛杉矶奥运会的跑道,他以一己之力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这无疑是让今天的我们最心酸的一条关于奥运会的报道。我能感受到当年的同行们写下这几十个字的时候椎心泣血的痛苦、无奈。更能感受到他们对于后辈们的期许和对国家富强的期盼。

  历史很奇妙。1984年,还是在洛杉矶,许海峰夺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他用手中的这支枪,代表中国人做了历史性的回答,书写了中国人进军奥运的历史,改变了世界看待中国的目光,当时的《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中华民族没有奥运会金牌的历史结束了!》

  而第三个问题,现在也终于有了答案。2008年和2022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双奥之城”,在奥林匹克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本届冬奥会上,我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感动和成长。三代奥运人为了一个梦想在一个项目上坚守20余年;极端天气下,各国教练员、随队人员都加入工作人员队伍帮忙清除赛道积雪;在我冻得发抖的时候,哈萨克斯坦的运动员帮我挡住风雪……运动员们不仅仅是向着奖牌榜发起冲击,更重要的是团结和友谊,是所有人在一起努力超越自己,刷新人类的极限,我想这就是奥运的意义。

  百余年来,无数奥运人执着奋斗,为梦坚守,我们终于向前人、向世界交上了一份浸透着血泪的满意答卷。从一人独行万里到拥有人数最多的奥运代表团,奥运会忠实地记录着中国体育人的百年求索。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奥运会也用独特的方式记录和彰显着中国的快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我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现,正是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鼓舞亿万人民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