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冰雪之趣 “悦”春之盎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2-18
□本报记者 洪玉华
迎着冬奥的精彩,《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年首期优秀畅销书榜来了。毋庸置疑,本期榜单中冬奥相关图书占据多个“席位”。4本不同体裁的冬奥相关图书服务不同阅读兴趣的读者,亦可大致勾勒冬奥会相关知识与文化。在吸睛的冬奥会之外,本期榜单中的《中国北斗》关注硬核科技以及背后作出巨大奉献的群体;《本巴》《光芒》用文学方式把生命哲理娓娓道来。
“书展”冬奥精彩
北京冬奥会每天精彩不断,冰雪上的竞技扣人心弦。《从夏蒙尼到北京:冬奥百年》(人民出版社)是一本辑录了百年来冬奥精彩的图书,也是首部系统呈现24届冬奥会瑰丽画卷的图书。百年冬奥史精彩纷呈也信息庞杂,该书选取历史上众多有特点、有趣味的人和事进行讲述。这本书中不仅记录比赛本身,还有很多关于冬奥会的历史记录。在书中,即使一张图片也包含丰富信息。
《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则把视角聚焦在北京冬奥会。在这本作家孙晶岩耗时5年奔波多地采访形成的报告文学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上下齐心、合力成就的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建设奇迹,也可以了解中国冰雪运动员的训练、拼搏以及心路历程。书中,有叶乔波在参加世界比赛前,在汽车修理店焊接冰刀的插曲,也有冰场伉俪刘秋宏、韩天宇时常相隔两地,彼此鼓励、相互打气的故事。书中细节也是历史,记录着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一起去看冬奥会》(新华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是一本写给孩子的冬奥互动立体书,让小读者沉浸式感受冬奥会。该书责编祝玉婷说,书中利用冬奥线索与形式多样的互动机关,让小读者在趣味阅读中自发探索冬奥会知识,从冬奥场馆、比赛项目到冬奥“黑科技”、冬奥筹办的幕后英雄们等多方面,全面了解冬奥会知识。
《崇礼博物散记》(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刘华杰的新作。在数十次专程赴崇礼考察之后,书中从博物学视角,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傲立冰雪的古旱柳、迎风盛放的山杏等诸多植物,也向读者呈现一个“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滑雪”的崇礼。
“书探”科技经济
《中国北斗》(山东文艺出版社)是一部讲述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程的报告文学。书中也通过北斗开启民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故事,展现了中国梦与各国人民梦想息息相通的大国情怀。《中国北斗》作者龚盛辉为写作该书,行程数万里,深入一线采访。在经历了写作中默默地与一个个北斗人进行心灵对话,又广泛倾听专家意见六易其稿之后,该书将“北斗”建设路描写得引人入胜又扣人心弦。
责编王月峰说,北斗精神承载着一批人的顽强奋斗、攻坚克难。《中国北斗》在记述历史、展示精神时,把一个个北斗人放在真实具体的家庭、社会和工作环境中来书写,书写他们的默默奉献。
《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人民出版社)是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探讨交通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图书。书中,李彦宏立足实践梳理了相关技术应用,并展望未来10年智能交通图景。说到人工智能似乎让人想到颠覆既有认知,但《智能交通》中写到的要么是已经发生的历史,要么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后才是基于现实的预测。因为作者认为,要证明人工智能对交通的福祉和价值,必须做非常踏实的案头工作,也必须从大量实践中抽取真实、完整而又对未来有启示性的真实案例。智能交通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智能大系统。该书希望探讨如何解决拥堵、降低事故、助力双碳目标等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书中关注了智能交通的运营和服务、未来城市等内容。
《读懂中国经济:格局、周期与趋势》(清华大学出版社),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赵硕刚的新作,是一本分析宏观经济的通俗读本,从格局、周期和趋势3个角度,帮助大众读懂中国经济,把握个人机遇。其中,格局解读经济基本面与国民经济循环,周期剖析中国经济运行所处周期,趋势勾勒2035年远景目标下的经济增长趋势。
“书解”生命之问
科技经济引人关注,生命哲思也承载独特光芒。
《光芒》(山东教育出版社)是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的新作,也是一部闪耀着童心童趣与生命教育的哲思之作。故事以草原上老象蒙尼缓步走向象冢展开,在看似庄严的故事下,作者写出了跌宕起伏、充满童真的一串串故事。责编周易之说,《光芒》中有精神的永生,也有人与自然、亲情、友情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生命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而该书在童话故事里告诉孩子们成长和生命的真谛。
《本巴》(译林出版社)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展开。小说将高远辽阔与天真可爱集于一身,每位读者读完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收获。责编管小榕说,孩子阅读这本书,会看到一个个勇敢的小英雄,感受到一种不用通过理性思考也能获得的本真。成年人则可以在土尔扈特部族的迁徙故事中,感受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智慧;也可以体验一场时间穿梭之旅,看见童年的自己。
谈及时间穿梭,考古的价值便体现其中。考古连接过去与未来,解读对文化文明的追问。《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中信出版集团)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该书精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邀请考古学家讲述亲历的考古故事、新的考古成果等。这本书不仅呈现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更见证了中国考古百年来的发展。作为通识读物,书中每一篇以遗址档案开篇,并附相关遗址介绍。
责编王晴说,书中452幅精美图片,包括一手的考古现场图、遗址复原图等,多角度展现考古发现的壮美和细节。该书全彩印刷,将其平整摊开,可感受考古遗址的视觉盛宴,让更多读者亲近考古与传统文化。
考古回答人类对自身从哪里来的追问。其实阅读也是一种追问,在不断追问与获得解读中,我们会看到越来越丰富的生活图景,“悦”见春之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