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速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1-12
科普“网红”需要科学养成
科普短视频迅速崛起,已经成为科学内容传播的重要载体。大众对优质科普短视频的需求急剧上升,相关平台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如何高质量地创作和传播,打造科普短视频新生态,已成为行业必修课。
科学是科普短视频的基础。科普短视频不同于一般短视频,无论是晦涩的科学前沿还是日常被忽略的自然奥妙,其对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应当以专业机构和人员的专业素养为基础,将“小众科学”与“大众科普”结合起来,在短视频中予以呈现。
呈现方式应当多元融合。目前来看,应当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趣味性,以生动的方式激起大众对科学的兴趣;二是视觉效果,随着科普团队化运行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肉眼本不可见的科学现象被构建出来,不断提升科普短视频的上限;三是互动性,创作者可通过观众反馈及时调整计划,激发新的创意。
(1月11日 《光明日报》 李丽)
“剧里看重播”是对观众不尊重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新规,要求常规剧集正片时长不少于41分钟,“前情回顾”和“下集预告”内容不在正片时长范围内,时长原则上均不超过30秒。新规一出,网友好评如潮。
观众早就发现,同样的剧情,先在“下集预告”里看一回,再在正片里看一回,还不得不在越来越长的“前情回顾”里再重温。如此这般,原本只有一二十集的剧,就可以扯到四五十集。剧集越长,贴片广告时间越长、植入广告的空间越大,制作方、播出平台收回成本的机会自然更多。此外,大篇幅的闪回、无效剧情以及完全多余的插曲等均在此列。这些套路直接使电视剧品质降低,而且,对创作者也是一种伤害。
电视剧注水屡禁不止,说明“按集计价”的交易模式应尽快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向以质取胜的方向发展,让真正有创作良心、精心为观众服务的出品方和播出平台,挂起实打实的金字招牌。
(1月10日 《北京晚报》 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