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吉林省梨树辽河农民画蓬勃发展
版权助力农民画家绘就乡村振兴新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2-02
□本报记者 张席贵 文/摄
钱洪满创作的农民画被用在吉林省丫鸭米业加工有限公司的大米包装礼盒上。
古老的东辽河,如同向历史深处伸展的一幅画卷,悄无声息地滋养着两岸的生命。1977年出生的钱洪满,就成长在东辽河的岸边――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船口村。苦难的童年、不幸的家庭,给他的生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是,房屋内姥姥和妈妈咔嚓咔嚓的剪纸声,很早就给他种下了热爱艺术的种子。多年以后,钱洪满的一幅幅农民画作品获得多项大奖,不断被企业看好,还给他带来了版权收益。
在不断接触市场的过程中,钱洪满意识到,要对作品进行版权登记,否则作品得不到很好的保护。近日,他已经将自己和身边农民画家的80多幅作品整理完毕,着手向吉林省版权局申请作品登记。
版权作品带来实在收益
“我画的这个外包装,给了我5000元的版权使用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吉林省梨树辽河农民画馆采访时,钱洪满给记者展示了吉林省丫鸭米业加工有限公司的大米包装礼盒。产品的外包装通过农民画展现了农民在用镰刀收割、手工脱粒、扬场等丰收画面,外包装上还通过另一幅作品来表现在大雪纷飞的季节,农民赶着牛车到磨米场加工的场景,所有画作都有非常浓郁的地域生活气息。
钱洪满介绍,他还给绿丰园稻田养蟹专业合作社设计了外包装的美术图案:画面中杨柳吐绿,农妇围上头巾,挽起裤腿下田插秧。“还有梨树招商引资特色企业吉林省合之初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包装图案、商标图案都是我们设计的。”钱洪满告诉记者,随着梨树辽河农民画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来找他设计的企业越来越多,近几年为30多家企业设计了版权作品。他深知,要让作品转化成生产力,就要在文创产品上体现农民画的元素,同时和企业加强合作,让作品登上企业产品的外包装,让创作者有所收益,提振他们继续创作的信心。
说起梨树辽河农民画的历史,钱洪满介绍,1976年,当时的梨树县河山乡六屋村有个由17个农民组成的农民画小组,尽管受当时的条件限制,绘画表现手法、材料都跟不上,却开创了梨树辽河农民画的先河。
钱洪满记得,在他上小学六年级时,四平市艺术馆美术辅导部和梨树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来到他的家乡,办了一个农民画班。尽管那时他还很小,但也在现场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初中毕业后,钱洪满考入梨树县师范学校,但后因家庭变故不得不放弃学业。尽管如此,他心中那粒小小的艺术种子一直在萌芽、生根。终于有一天,他在梨树县孤家子镇建立了梨树辽河农民画馆、创作室,为更多有这样爱好和追求的人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此后,他在四平市、梨树县、孤家子镇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好的作品进行整理,把申请作品登记提上了日程。吉林省版权局派出专人来到钱洪满的画室了解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其申报的作品也将开通绿色通道进行登记。
越了解市场越重视保护
“别看我们这是个小地方,但是我们这里1990年就被命名为吉林省民间艺术之乡,1991年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我也算是那个年代培养出来的农民画家。”说到版权,钱洪满说自己在画画之初并没有版权意识,后来才逐步知道作品登记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农民画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也很容易被模仿。“我们画的每一幅画都是版权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如果没有进行登记,被他人抄袭或模仿后,在法律层面维权就会比较难。”钱洪满说,他们现在有一个200多人的农民画创作群体,团队骨干有60人,遍布东辽河两岸,他们用一幅幅农民画记录着乡村振兴路上广大党员干部、农民兄弟的精神风貌。为了增加创作力量,钱洪满还把自己的媳妇王洪梅、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的女儿钱璐吸纳进创作队伍,她们也不断有作品在全国获奖。
“这80多幅申报作品登记的农民画,都是我女儿钱璐帮助组织的材料。”钱洪满说,农民画也要有传承人。近几年来,梨树辽河农民画异军突起。2015年,钱洪满在孤家子镇成立了辽河垦区农民画研究会,开办培训学校免费培训农民画作者,先后有30余幅学员作品入选吉林省第二届农民画展。钱洪满还成立了农民画工作室,为农民作画提供场所和交流平台。他还成立了四平市第一家农民画公司――四平市洪满农民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因为版权保护工作出色,这家公司被评为吉林省版权保护示范单位、2020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
版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如今,在梨树县周边,受钱洪满影响创作农民画的作者越来越多,知道用版权保护创作心血的人也多了起来。
在孤家子镇经营着一家物业公司的李臣田,近几年受钱洪满的影响,也拿起了画笔描绘家乡的变化。高艳利是梨树县林海镇人,她最早喜欢在葫芦上烙画、绘画,如今也走上了创作农民画的道路,描绘起发生在农村的点点滴滴变化。
2019年9月,梨树辽河农民画馆在孤家子镇落成,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画馆现有农民画展厅、梨树和辽河(孤家子镇)历史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区、农民画大师工作室、衍生品交易展示区、剪纸艺术展厅等几大主要展示区。今年,在四平市、梨树县、孤家子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钱洪满组织了30名农民画志愿者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梨树辽河农民画非遗传承暨乡村振兴培训班”,他们满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创作100幅农民画作品,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与此同时,“农民画里画百年 荣光岁月谱新篇”梨树辽河农民画展在四平市英雄广场举行,他们同样又创作了100幅农民画作品,记录了100年来四平和梨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一个又一个喜人变化。
今年65岁的赵玉文家住公主岭市十屋镇,离梨树县孤家子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他从小就喜欢画画,直到60岁那年,放下锄头,再次拿起画笔。“我手里还真有好的农民画,不太敢往外拿,就怕被别人模仿了,不知道怎么维权。”赵玉文告诉记者,他曾经创作了一幅得意之作《天下粮仓》,有关方面编辑成图书出版后,他发现某地的一个作者将这幅画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就声称是他创作了那幅作品。“我如果对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就可以维权了。”这件事让赵玉文更加明白保护好自己作品的版权十分重要。
记者看到,赵玉文创作的《关东情“圆”》,表现的是东北蒸黏豆包的场景,画面上有蒸豆包的、有把出锅的豆包往外面放的,还有把冻好的豆包往下拿的、站在房顶一边干活一边打电话的……生动展现了农民当下的幸福生活。他创作的《紫气东来》,将光伏发电、农业机械化、农村危房改造、绿色生态农业、文化下乡、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环卫进村等发生在农村的变化,都呈现在画作中,表现了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赵玉文说,画上所发生的事,都是自己在农村亲眼所见的,希望通过这样的画,让更多人了解农民的幸福生活,对这幅作品,他也将申请作品登记。
“我以后会随时把重要画作进行整理、归纳,及时向版权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钱洪满说,作为农民画家,是时代给他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也会用手中的画笔,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