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成就期刊的传播力

――解读2020―2021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0-28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龙源期刊网自2005年起对龙源数字阅读平台的中国人文大众期刊的数字传媒阅读量数据进行跟踪统计分析,每年发布国内和海外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至今已持续16年。根据各期刊社的反馈和相关数据研究,TOP100见证和反映了期刊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的趋势和特点,对中国人文大众类期刊的融合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本次发布的数据时间跨度从2020年8月31日至2021年9月1日。本年度国内、海外期刊“双百”榜单呈现四个现象。

  现象一:

  名刊大刊持续“霸榜”

  本年度国内、海外双榜的前3名及其排序,与2019年度完全一致,这都表明了优秀期刊的影响力难以撼动。

  国内榜单中,有40家刊物是2018年以来连续3年上榜,有35家刊物连续两年上榜。持续上榜的期刊,大多较早介入数字传播领域,且一直重视数字阅读市场,这样的发展方向促使这些期刊的读者形成了阅读惯性,从而为期刊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读者群。这些期刊在各届排名中的变化不大,这也反映了读者群的稳定。

  同时,期刊的“新陈代谢”也从未停止。本届榜单中有18家刊物为近3年来首次上榜。这些排序的变动和刊物的内容质量、品牌战略、渠道拓展、新媒体推广有关,数字版的及时更新尤为重要。

  现象二:

  文学文摘、时政类等占优势

  按期刊类别来看,文学文摘、健康生活、时政综合这三大类在国内数字期刊阅读市场占优势,分别取得26%、20%、19%的类别占比;文学文摘、时政综合、文化综合这三大类在海外数字期刊阅读市场占优势,分别取得25%、22%、15%的阅读占比。

  文学文摘、时政综合历来是读者阅读的重心。当前在融媒体新形势下,杂志都在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弘扬主旋律。比较来看,国内榜单前两位都是文学文摘类,海外前两位都是时政新闻刊物。

  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健康,这体现在阅读量上。健康生活类刊物无论阅读份额还是排名都有亮眼表现。比如受国内网民喜爱的健康类期刊《大众医学》,阅读量排名从去年的第24名提升到第18名;受海外网民关注的健康类期刊《大众健康》,阅读量从去年的第36名提升至第26名。《保健与生活》《父母必读》《食品与生活》3种期刊3年来首次登上了国内榜单。

  现象三:

  专业期刊表现抢眼

  榜单中有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是,前10名往后,开始密集出现分众类的专业期刊。如国内、海外榜单前20名的期刊,也包括前文提及的健康生活类期刊。像《户外探险》《轻兵器》等刊物,今年这些刊社开展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活动,带动了刊物阅读量。科技、财经、教育、法律等专业期刊都需要进一步发挥品牌优势,开拓多维度的深度融合。

  现象四:

  阅读量呈“倒金字塔”分布

  对比往年的TOP100排行数据,本年度榜单的总阅读量(付费阅读+浏览阅读)稳步增长。国内榜单总阅读量3.69亿,其中居首位的《读者》总阅读量为2340多万;海外榜单总阅读量7552万多,其中居首位的《南风窗》总阅读量为约232万。

  从榜单中各刊物阅读量的结构分布看,阅读量明显呈现向头部集中的“倒金字塔”形态。其中国内榜单TOP20的阅读量之和,占TOP100总阅读量的39.57%,而最后20家期刊的阅读量之和,仅占TOP100总阅读量的17.08%;海外榜单中,TOP20的阅读量之和,占TOP100榜单总阅读量的48.23%,而最后20家期刊的阅读量之和,仅占TOP100总阅读量的23.5%。数据从两端印证了“二八法则”,是市场选择规律在数字阅读领域中的完美体现。

  从同期发布的2020―2021知识阅读城市TOP100排行榜中的数据也可以作为佐证。龙源将数字阅读热度最高的100个中国城市各自阅读的前20名期刊汇总分析,发现各上榜城市的读者最青睐的刊物同样也是国内期刊影响力排行中表现最突出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