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媒体融合推动大学出版创新发展

作者:李永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0-20

  □李永强

  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近70年出版实践发展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同党中央高度一致,站在时代前沿砥砺奋进,引领大学出版风气之先。2003年我有幸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分管数字出版工作,亲历了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在大学出版社的融合发展历程,在数字化浪潮中,带领人大社与时俱进,寻找一条适合大学社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出版开启快速发展模式,数字出版在20世纪之初带给传统出版巨大的冲击和压力,甚至有人断言传统出版已经走到末路。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人大社最早开启了数字业务探索。那时候数字出版对大学社而言是一片处女地,我们带着一股闯劲儿,摸着石头过河,从人大社最强势的教材业务立体化开发上寻找突破口,开始了数字教材出版的早期实践。早期的数字出版业务是依托传统出版业务部门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和产品积累,我们决定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注数字内容的开发与运营。当时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部大多都是沿用传统出版的人员和管理机制。但是当时我想,如果人大社要做好数字出版业务,必须要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机制、全新的团队,打造真正的数字出版新业态。2012年,人大社成立了专门从事数字出版业务的北京人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将融合发展理念作为重要内容,建章立制。我们新的数字公司原则上不允许原来出版社的人员加入,而是大胆引进富有创新活力和专业技能的青年人加入团队,形成了发展目标明确、人员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一流数字出版业务团队,为人大社的融合发展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人大社的数字品牌已经成为出版社创新发展的新亮点。人大社2014年入选中央转型示范单位,2018年入选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系列数据库产品荣获3项国家级大奖,以及10余个行业级奖项,已成为行业一流的知识服务机构。我们还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将数字产品内容通过其全球电子销售渠道,覆盖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全球上万家图书馆以及世界50多个国家3.4万多个机构用户,实现了数字化高端学术内容走出去。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领域,在游戏、直播、短视频等产业巨头面前,大学社的体量小,底子薄,如何突破困局发挥专长赢得发展空间,一直是我在近20年职业生涯中面对出版巨变所思考的问题。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时代赋予传统媒体的历史使命。大学社尽管企业规模有限,但对国家教育文化事业意义重大,在数字出版的新赛道上绝不能缺席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有关媒体融合的讲话中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人大社多年的数字出版实践,正是抓住了内容这个根本,把传统出版的专业采编优势、内容资源优势延伸到数字出版,形成了涵盖数字教育、知识服务和数字阅读的完整业务体系,打造了健康可持续的数字出版生态。

  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坐标上,回顾近20年的数字出版奋斗经历,感慨良多。数字出版改变的是出版形式,不变的是精神传承。人大社的数字出版正如人大社开大学出版事业之先一样,我们传承老一辈人大出版人“为读者着想”的朴素情怀,坚守“出教材学术精品”的文化初心,担当“育人文社科英才”的时代使命。这是刻在人大社文化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以媒体融合推动大学出版创新发展、砥砺奋进的动力之源。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