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七十春秋耕耘石油沃土 万卷典著书写能源史传
――写在石油出版创建70周年之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0-18
□左志红
“中国石油‘十五’科技进展丛书”
2007年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石油出版事业走过70年辉煌历程。70年来,石油出版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员工队伍从初创时只有1名石油图书编辑,到现在300余名员工;业务范围从最初以翻译苏联石油科技图书为主,到如今在抓好石油书刊出版同时,大力发展印刷、展览、广告等业务;办公场所从最初的平房小院,到现在办公和生产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的高楼大厦。
徜徉在石油工业出版社企业文化展厅,透过一张张展板、一本本图书、一串串数字、一幅幅画面、一段段视频,人们可以真切感受石油工业艰苦创业、创新发展的恢宏交响,体验石油出版栉风沐雨、韶华依旧的奋斗历程,领略石油出版人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澎湃激情。
石油为本 行业当先
“70年来,石油工业出版社始终与石油工业同命运共发展。”石油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卫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俊军在出版社会客室,用这句话拉开了回望70年的序幕。
张卫国把石油出版事业的70年分为5个发展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出版社都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战略方针和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和调整自身的战略部署和使命任务。”
一是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石油出版工作起步。为满足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亟须普及石油科技知识和培训新型石油工人、提高石油科技人员专业水平的需要,石油出版人坚持“面向生产、面向厂矿、面向实际”,翻译出版了300多种石油工人培训教材、石油科技论著等。
二是艰难奋进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适应石油工业较快发展、石油院校培养大批石油专门人才、石油企事业单位培训大批新工人等多方面需要,石油出版人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轮石油高等、中专院校教材和一批手册、辞典、规范和标准等,积极配合了我国石油工业迅速崛起。
三是改革探索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步伐逐步加快,石油工业出版社提出“立足石油、面向社会”发展定位,拓宽办社宗旨为“为石油工业发展服务、为广大石油职工服务、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编著出版大批科技图书,有计划地引进出版部分国外石油高新技术图书,有力支持了东部油区挖潜增产、西部油气区高难度勘探开发。
四是跨越发展时期。21世纪第一个10年,石油工业出版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石油资源开发建设,确保石油供给和石油安全的要求,做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策,坚持“立足石油求发展、面向社会创效益”,全面推进石油科技出版事业跨越式发展。
五是创新发展时期。21世纪第二个10年,石油工业出版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完成转企改制,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石油出版事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石油工业出版社实施图书出版“六项工程”,重点发展“十个方面主营业务”,顺利完成“送书工程”等多项重大出版工程任务,全力推进管理提升,夯实管理基础,强化公司治理,取得显著成果。“十三五”期间,石油工业出版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保持稳健向好态势,提前一年完成出版总收入、经营利润和员工人均收入“三个翻番”的“十三五”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石油工业出版社实现出版码洋13.47亿元,比“十二五”增长2%;出版品种7935种,比“十二五”增长8%。
情注地火 文润能源
1951年5月,新中国第一本石油图书《石油》出版。此后70年来,石油工业出版社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1.8万多种,总印量超过1.5亿册。
侯祥麟、翁文波……1.8万多种图书上,8000多名石油石化行业的院士、专家、学者的名字跃然纸上。
陈振之、王尔伟……企业文化展厅的展板上,列出的是70年来从事石油出版的先进个人。
……
一个个名字,是石油图书的著译者、出版者的代表,石油出版事业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发展壮大。
70年来,近300种图书获国家及各类省部级奖励,其中包括荣获第六、七、八届“中国图书奖”,第一、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和第一、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提名奖”。
改革开放以来,500余种图书获奖,其中全国性奖项61种,省部级奖项95种,行业奖项350余种。
……
一项项荣誉,是几代石油出版人情注地火、文润能源的成果,彰显的是他们打造精品、服务行业的追求与精神。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近千名作者历时6年完成,是我国迄今唯一有关现代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知识的大型工具书,2009年被中国出版协会评为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优秀科技图书。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8000多名作者历时5年编纂而成,共62卷75册,填补了我国油田开发志书空白,2012年获第22届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著作特等奖。
……
一套套大书,是石油出版人重大出版工程建设的硕果,书写的是石油工业70年辉煌发展的历程。
“千万图书送基层、百万员工品书香”活动――2009年至2012年,石油工业出版社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4.25万个基层队站、80个科研院所、57个海外项目累计配送通用、石油综合、石油专业三大类图书883万册、读书卡4900张、书箱书架近4.4万个。自2014年起,该社每年为每个基层队站补充20余种新书,形成送书工程长效机制。该活动被中宣部等评为“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
“送书工程”中,石油工业出版社为中国石油员工量身定制编辑出版《中国石油员工基本知识读本》(10册),为中国石油每名员工配发一套,共配送156万套,是该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配书发行工程。
……
“送书工程”惠及百万石油人,构建了石油人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基本知识体系。
出版业务不断拓展。除北京本部,石油工业出版社还组建西南图书编辑加工中心和大庆、克拉玛依、塔里木等图书出版中心。
营销体系不断完善。石油工业出版社建成50余个石油图书发行站和标准发行站,拥有8家实体书店,教材发行体系服务所有石油高校和高职院校,大众图书销售覆盖28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健全的网络销售渠道和平台。
版贸合作不断加强。石油工业出版社与10多家国外知名出版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十五”至“十三五”期间输出版权图书170多种。石油工业出版社连续3年进入“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机构排名100强”。
……
一个个体系和网络,从出版到发行,从国内到国外,展现的是石油出版人服务行业的初心和使命。
数聚平台 智上云端
石油工业出版社具备互联网、电子、音像出版、ICP(电信与信息服务)等4个经营许可证,取得相关数字产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个,建起一系列数字出版平台,实现了多数产品和资源的数字化,数字产品连续两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成为新闻出版业第二批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
“十三五”末的2020年,石油工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收入4246万元,比“十二五”末的2015年翻番。“十三五”期间,该社数字出版总收入8813万元,年均增长112%。
历数石油工业出版社涉足数字出版15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张卫国很自豪。他说:“可以说,在数字转型和融合发展方面,我社不仅走在出版行业前列,在中国石油的下属单位中也走在前面。”
“十一五”之初的2006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开始布局数字出版,将“发展数字网络出版”列入出版社“十一五”规划,设立电子音像出版部。
这期间,石油工业出版社开发出石油电子词典软件和石油网络版电子词典,推出石油辅助翻译系统软件和石油网络版翻译系统软件。经过3年努力,“石油数字图书在线”平台2009年12月建成,内容涵盖出版社历年出版的各类图书、标准、期刊5000余种。
“十二五”期间,石油工业出版社树立融合发展新理念,把实施数字化战略上升为四大战略之一,成立数字出版中心,出台《促进数字出版发展指导意见》。
这期间,石油工业出版社完成“送书工程”移动阅读平台开发、石油工业出版社手机端平台上线和“石油数字图书在线”改版上线等重大信息平台建设任务。围绕各专业图书出版探索数字产品开发,该社策划数字产品12个,首款数字图书产品《石油安全大全》出版3个版本,总码洋316万元;与西安石油大学签订《渗流力学》网络课程开发协议,探索数字化教育出版路径;开发专门软件,在新一轮职工鉴定教材修订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大石油标准图书数字化产品推广力度,出版《钻井专业违章行为风险分级标准教育片》等3种音像制品。
“十三五”期间,石油工业出版社推动融合出版高质量发展,完善数字出版体制机制,加大数字出版考核权重,平台建设能力、平台运营能力、数字资源建设和整合能力有效提升。
这期间,石油工业出版社创新推出“一网两系统三平台”出版融合发展体系,建成聚合300万条知识数据的石油内容资源管理系统,推出“油气田开发知识服务平台”“石油数字图书馆”“石油标准”“技能中油APP”“油气E作业”“采油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等数字出版产品,打造面向156万石油人、日活用户100万的“中油阅读”数字阅读平台。
深化改革 奋力攻坚
改革开放以来,石油工业出版社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不断深化“机构、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有力促进了石油科技出版事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以张卫国为班长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石油工业出版社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下面“三板斧”。
第一板斧是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岗位薪酬绩效考核体系。
“十三五”期间,石油工业出版社提前一年实现的“三个翻番”中,最让张卫国满意的是员工人均收入翻番。在他看来,“改革就是要先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015年,该社在石油工业系统率先启动的岗位薪酬绩效考核体系优化项目。出版社聘请专业公司,通过建立健全岗位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对员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七大系列17个序列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建立14级17档绩效奖金薪级薪档管理制度,构建以岗位贡献为核心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薪酬分配重点向“双效益”贡献大、投入产出率高的部门倾斜,向基层一线和劳动生产率高的员工倾斜。项目实施以来,人均出版品种、出版码洋和经营业绩大幅增长,出版总收入、经营利润实现翻番。
第二板斧是聚焦能力提升,推进完善人才发展“双通道”机制。
2015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在石油工业系统率先实施行政通道和专业技术通道“双通道”制度。“这样员工不管走哪个通道都有向上发展的可能。我们根据不同通道的不同岗位贡献确定薪酬,有些走专业技术通道的出版专家比同级别的行政人员收入还高。”张卫国说。
以专业技术通道的岗位序列改革为例,该社分两批次组织开展出版社级技术专家选聘工作,选聘各层级专家19人,初步形成出版总监、出版专家、首席策划3个层级专家队伍。此外,该社还聚焦“专家智库”建设,重新划分经营管理岗位和技术专家岗位权限,赋予技术专家岗位人财物权和专业技术方面话语权,发挥不同类型专家作用。
第三板斧是探索自主经营模式,做精专业板块。
“十三五”期间,石油工业出版社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经营模式,先后完成童书、广告、梧桐语馆、炼油化工、中油阅读等5项业务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配套工作,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此,张卫国解释说:“之所以清晰地划分各个板块,就是希望大家深耕专业领域,做精做专自己的事。五大板块中,童书板块还在探索中,我们成立项目部给其发展平台;炼油化工出版以前是弱项,现在单独成立一个部门进行推动;中油阅读平台近年来发展势头不错,独立后希望其更好更快发展。”
结语
石油工业进步离不开石油科技发展,石油科技发展又与石油出版业发展息息相关。石油出版行业虽小,但却与国家能源战略实施密切相关。
李俊军介绍,70年来,石油出版人始终扎根中国石油工业沃土,与石油工业同命运共发展,以其权威性、影响力和厚重的石油专业功力及历史文化积淀,在全国科技出版界占有重要位置,为推进石油科技进步和文化传播,为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张卫国表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石油出版人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矢志不渝弘扬石油精神,传承石油文化,多出精品力作,加快融合步伐,为建设专业特色鲜明的一流智慧型出版公司而努力奋斗,为中国石油建设基业长青、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贡献石油出版力量,为推进国家能源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文化软实力支撑。
弘扬石油精神 传承优秀文化
――访石油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卫国
□左志红
石油工业出版社走过70年发展历程。70年来,有哪些优秀特质可以传承?站在新起点,石油工业出版社将向何处去?在位于北京北三环的石油工业出版社会客室,石油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卫国,同时也是一位在出版社工作38年之久的老石油出版人,系统讲述了自己的总结与规划,感悟与畅想。
回望70年“六种特质”要传承
70年来,石油工业出版社有哪些可以传承、需要坚守的优秀特质?对此,张卫国总结为以下六点。
一是坚持双效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动摇。
“我们生产的是精神文化产品,必须坚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作为石油专业的出版社,我们在出书时考虑的不仅是广义上的社会效益,还要考虑促进石油工业发展这方面的社会效益。”张卫国说。
二是坚持内容为王,服务石油行业。
70年来,石油工业出版社一直将石油科技图书出版作为立社之本、发展之要,致力于打造专、精、特的出版社。张卫国说:“服务石油工业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办社宗旨,这点不能动摇。我们有8000多名石油行业的作者,包括很多院士和专家学者。我们出版的很多石油方面的大部头图书填补了行业空白,为石油工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张卫国坦言:“我们出版大众图书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市场意识。无论出版社怎么发展,我们始终都要紧紧围绕石油科技出版,这是我们70年发展的宝贵经验。”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推动融合发展。
张卫国解释说:“守正是守住石油科技出版这个根本不动摇,创新是顺应科技发展,不断在出版形态、形式方面进行变革。2020年我社融合出版收入占总收入的八分之一,到‘十四五’末融合发展收入要占到总收入的一半。”
四是坚持人才战略,保持发展活力。
石油工业出版社一直大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张卫国表示,不管是多年来不断实施的“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还是近年来推出的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双通道”建设,都是为了激发企业活力。
五是坚持党的领导,守好出版阵地。
石油出版事业创建以来,石油工业出版社始终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出版方针。“出版作为意识形态阵地,更要坚持党的领导。我社贯彻落实中央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坚持党的领导写入公司章程,严格执行贯彻‘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张卫国说。
六是坚持特色文化,弘扬石油精神。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保持基业长青的基因。在每个发展时期,石油工业出版社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伴随着时代发展和实践变化不断调整。今年,在石油出版创建70周年之际,石油工业出版社对企业文化体系进行优化调整,提出“建设专业特色鲜明的一流智慧型出版公司”的发展愿景,“弘扬石油精神、传承石油文化”的企业使命,“服务创造价值、价值成就使命”的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文化强企战略,不断提升石油出版特色文化自信力和品牌形象影响力。
展望“十四五”发力“十五项工程”
在石油工业出版社提供的文字材料中,有一份1.3万字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这个规划清晰展示了石油工业出版社未来5年发展之路。
规划明确石油工业出版社“十四五”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战略和重点任务。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努力建设专业特色鲜明的一流智慧型出版公司。具体来说,就是要聚焦石油出版主业,推动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出版资源数字化、流程智能化、形态全媒体化、服务智慧化的新型出版业态。”张卫国说。
规划提出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到“十四五”末,年出版总码洋5亿元以上,总收入4亿元以上,其中融合发展收入2亿元,新书出版品种1000种以上,年创利润1500万元。
规划提出“四大战略”对此目标进行保障,分别是创新战略、资源战略、精品战略、智能化战略。
其中智能化战略是新增战略。张卫国说:“现在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行业都在转型,我社作为有70年历史的老工业出版社,也要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走融合发展之路。”
规划提出要打造15项重点工程:科技图书出版工程、炼化图书出版工程、科普图书出版工程、新能源图书出版工程、高教教材出版工程、职培教材出版工程、大众图书出版工程、党建与企业文化出版工程、标准安全图书出版工程、鉴志辞书出版工程、能源经济图书出版工程、石油期刊出版工程、人力资源图书出版工程、版权贸易图书出版工程、送书长效图书出版工程。
张卫国特别解释其中两项新增工程。“一个是新能源图书出版工程,这是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调整的出版方向,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另一个是科普图书出版工程,这是落实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工业出版单位要在科普方面‘发声发力’的要求,我们将在能源科普方面更多发力,让广大读者了解更多的石油知识。”
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中国科技之路石油卷―― 加油争气》
“中国科技之路”丛书入选2020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分析》
1981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地震成像技术―― 有限差分法偏移》
199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中国石油地质志》
1997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献礼优秀科技图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四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优秀科技图书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天然气工程丛书”
2006年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提名奖
“超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技术新进展丛书”
2016年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提名奖
《重建心灵家园:震后心理自助手册》
2008年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抗震救灾特别奖(图书)
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项目
中油阅读 APP系统
入围2019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采油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
入选2020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2017年度
《中国天然气形成与分布》
《重新发现石油》
★2018年度
《采油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
入选2020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2019年度
《井下控制工程学导论》
“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丛书”
★2020年度
《石油管工程学》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丛书”
《中国石油地质志(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