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融媒零距离“百村共读 精神共富”系列活动――

与村民共读共听 解百姓所需所盼

作者:黄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0-13

  □本报记者 黄琳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10月1日,浙江省永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朱有抗的工作室里传出阵阵歌声,原来,永康市融媒体中心正在这里开展“百村共读 精神共富”活动。朱有抗还拿出自己30多年前参与浙江省“祖国在我心中”的征文作品《昔日讨饭路,如今风景区》跟主播一起朗读。

  “国庆期间,我们特别策划了‘国庆阅读吧’主题活动,让主播走进百姓家或探班假期坚守岗位的人们,和他们共读一首诗歌,抒发对祖国的生日祝福和挚爱之情,同时展现劳动者的奉献和担当。”永康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晓峰向记者介绍道,7月以来,永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了“百村共读 精神共富”活动,用村民听得懂、读得进的方式,深入基层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建党百年的红色故事,共同富裕的建设典型,本地“三农”的先进案例……“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故事取材于身边人身边事,与村民共读共听,已成为对农服务和送文化下乡的创新载体。”陈晓峰表示,作为2021年度永康市“一局一事一出彩”项目――“融媒零距离”工程的一部分,“百村共读 精神共富”活动线下已陆续开展32场,惠及100多个村居家庭,线上阅读量超100万,通过融媒“下乡”有效提高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线下活动目前已先后走进舟山镇台门村、古山镇金江龙村、唐先镇秀岩村、江南街道园周村等32个村的文化礼堂。除了主播现场与村民零距离共读,永康市融媒体中心还联合永康市梅园公益阅读协会成立了共读志愿者共建联盟,前后招募了80多位共读志愿者分赴各地,还邀请当地老革命讲红色故事、企业家讲共富故事,一个个真实、鲜活、生动的故事很受农民朋友的喜欢。

  活动走进舟山镇台门村时,永康市解放的亲历者、抗美援朝老战士应跃鱼用亲切的乡音给村民们讲述了永康红色革命故事。现场村民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还有村民拿笔做记录。台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应广凤感慨道:“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亲耳听到老战士亲口讲述的永康历史、红色故事,学习党史,这比让他们自己去看书效果还好。”

  “为把融媒功能前移下沉,我们创立了融媒互融互通互助的交流平台。”陈晓峰介绍,中心在全市每个镇设立了融媒观察哨,承担了解基层百姓的新闻需求特点、新闻偏好及提供一线新闻线索等工作;还为每个镇(街道、开发区)设置了主要解决百姓日常烦心事和了解社情民意的线上融家园。

  线上活动中,每个镇(街道、开发区)的“融家园”群和“融媒观察哨”群成了“主场”。“融媒观察员”几乎每天向全市400多个行政村相关的工作群、乡贤群、村民群转发推送人工智能语音播报朗读的重要新闻信息、精彩文章,以及紧急通知、突发天气预警等内容集锦音频。同时,根据镇(街道、开发区)的需求推出分众化的人工智能语音新闻,如“古山篇”“芝英篇”等。截至目前,已发布语音60余期200多篇内容,轻松的“听觉阅读”方式,丰富亲切的内容,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点赞好评,累计点击收听量超过100万人次。

  “百村共读 精神共富”活动计划持续到今年年底。“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提升内容精细化和村民听众参与度。”陈晓峰表示,线上将继续推出更多精彩的共读音频,线下则走进更多村文化礼堂,让主播、记者们通过与村民“共读、共听”,深度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所盼,挖掘当地鲜活新闻和优秀历史文化,创作一批百姓喜闻乐见的融媒共读作品,为浙江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发挥更大的永康融媒力量,发出更美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