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22

  绿色和智能是两大重头支撑

  □陈克复

  对照“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制造业优化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及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行业发展可提出如下关键词:绿色制造、绿色转型、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示范厂、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以及质量提升、高质量发展。今后,行业都应围绕这几大关键词进行科技创新。

  新形势下,绿色和智能是制造领域的两大重头支撑,且效益日益明显。因此,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要按照国家要求,大幅度节能减排,特别是减少能耗。在制造逐步转变为智造过程中,要通过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实现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最低物料和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由此,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应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产业,方向也非常明确。其一,重视科技创新,实现驱动变革,让品牌具备竞争力。其二,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全产业链推广节能降耗先进技术,不断研发绿色产品。其三,逐步实现智能生产,建设智能工厂。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做足出版传媒文章

  □高锦宏

  出版印刷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支撑。“十四五”时期,出版印刷业将继续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为重点,以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作为出版传媒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十四五”时期,北京印刷学院将牢记振兴行业使命,做足出版传媒文章,瞄准行业发展瓶颈和关键技术,坚持“创意设计、艺工融合”,全面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通过实施服务出版强国建设行动计划、服务印刷强国建设行动计划、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行动计划、服务北京文化中心(设计之都)建设行动计划等“四大行动计划”,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担当文化建设使命,为出版传媒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智力支撑和科技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

 

  把握大势 擦亮绿色 融创提质

  □冯文礼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印刷业站在新的高质量发展起点上。

  新起点要有新作为,需把握好三个大势。第一个“势”,是从“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思考印刷业未来,总结新优势、明确新目标、找准新坐标;第二个“势”,是从助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上,发挥印刷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力量,布好局、拓新局;第三个“势”,是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角度,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新起点要有新作为,需擦亮绿色底色。碳达峰、碳中和是硬性要求,绿色、生态、环保、低碳,是印刷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未来之需。要用绿色理念规范印刷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区域印刷产业带建设,推动印刷业绿色低碳发展。

  新起点要有新作为,需发力融创提质。融合是根本,创新是关键。融合,就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同印刷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印刷业、制造业集群发展。创新,就要创新政策扶持手段,推动印刷体系优化升级,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印刷业要在“十四五”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弘扬传承好企业家精神也是重要方面。一流的印刷企业、印刷产业,必须造就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团队。这是支撑印刷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编辑)

 

  打造应用型人才“蓄水池”

  □陈斌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上海市深化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实现建设一所以出版传媒与文化创意为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奋斗目标的重要机遇期。

  学校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同类大学成功办学经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成为服务国家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进一步适应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向纵深发展、精准对接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蓄水池”。

  (作者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适应新要求 寻求新突破

  □陈建奇

  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印刷业未来有望在3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首先,顺应数字时代新趋势新要求,积极提升数字化水平。以传统纸质媒介为基础的印刷业正在不断调整优化,基于数字技术的印刷业创新应用越来越丰富。“十四五”时期,印刷业应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转型升级。

  其次,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要求,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印刷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要紧扣主业,服务文化产品发展及文化品牌的创新,不仅为文化传播创设重要的新平台,积极服务文化产业提质升级,还要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实现印刷业改革发展。

  再次,适应全球绿色发展新要求,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底色,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印刷业能否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国际社会逐步形成对绿色发展的共识,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将绿色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印刷业近年来在不断强化环保的基础上实现了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升,“十四五”时期应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推动绿色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