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机械工业出版社李奇
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10
□本报记者 范燕莹
李奇
中共党员,编审,现任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专家,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
“出版业从产值规模上讲是个小产业,但从影响力和传播力上讲又是一个有特殊价值的产业。”“出版承载的是价值取向,影响的是思想灵魂。我们产品中的一个观点可以改变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我们科技书中的一项技术、一种技能,可以提升工程师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我们的大众类图书,可以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李奇近日谈及出版时表示,自己非常幸运,能够从事这样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业。
书业“沙场老兵”
李奇刚刚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业“沙场老兵”。1989年,李奇进入机工社,30多年一路走来,他不断将自己的个人奋斗融入机工社的繁荣发展之中。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他更是清楚地见证了机工社所经历的重要发展阶段:2000年至2008年是机工社高速发展期,每年增长幅度在20%以上。2008年后进入平稳期,每年保持增速在5%―6%之间。2018年,李奇接任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机工社社长。回顾上任之初,他说,虽然那时的机工社仍处在平稳增长期,但在数字化转型及融合发展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路线图和落地项目,他当时感觉压力很大。
“事业是奋斗出来的,领导干部要一马当先,既要做指挥员,又要做战斗员。”这是李奇常说的一句话。面对机工社的发展实际,李奇创造性地提出“复合发展”“争夺优势资源”“技术引领”“构建全媒体生态”“差异化竞争”“以人为本”六大战略,“实用为先”“落地才是硬道理”等7个战术,“追求创新”“崇拜英雄”等5种文化,引领机工社实现年销售图书3700万册以上、码洋突破18亿元、回款超过11亿元,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成绩的背后,得益于新的正确发展理念,更重要的还要看如何贯彻这一发展理念以及具体举措如何落实。
作为机工社掌门人,近年来,李奇在加大对优质出版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推动复合经营、融合发展、实施技术引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其不断赋能机工社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出版单位,对优质出版资源的依赖程度是很大的。要取得这些资源靠单兵作战是不够的,需要有顶层设计,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力度、有针对性地去运作。”李奇介绍,机工社与社会上的各种相关机构,如各类知名学会、协会、培训机构等建立了紧密合作,获取了一批优质的出版资源和期刊资源。这些合作有的是以资产为纽带,有的是以项目为切入点,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落地性强。
融合发展“劲旅”
“机工社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经营的集团。”李奇说。机工社与其他出版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院社合一的机构,不仅有图书出版业务,还有研究咨询(5个研究所)、期刊(25种刊)、分销(百万庄图书大厦)、数字出版产业。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第一分馆)也设在机工社,这里汇聚了大量国内外工程科技文献。因此,机工社大力推动产业与产业间的资源整合,提倡资源一次开发多次利用,丰富产品形态,推进书、刊、网互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机工社依托全媒体演播中心、九州云播、工程科技知识服务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和平台,强化线上销售、终端连接、直播、短视频和私域流量运营,累计直播1200场,观看人次1200万,“千场千万”直播现象成为行业标杆,也因此强有力地稳住了基本盘,年度经营收入和利润逆势增长,发货码洋突破20亿元,创历史新高。逆势上扬的背后,正是机工社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全媒体生态建设在应对疫情影响中取得良好成效的一大体现。
在李奇看来,出版业是一个相对传统、技术手段落后的产业,为改变这一状况,把一些先进互联网技术、数码印刷技术、视频技术及装备引入出版社也是新班子主抓的一项工作。在这样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现在机工社的视频业务已完成了从0到1的进程。这个“1”体现在:首先是基础设施到位,建成了两个高规格、现代化、广播级的演播大厅,并拥有完整的配套设施;其次,初步建立起了视频产品的制作队伍,每个一线部门都配备了1至2名专职视频制作人员,社里还有一支近20人的专业队伍,现在大家基本适应或正在适应这种传播方式;再次,视频业务对内容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的推动作用开始显现,收到了一定效果。
激情、结构、差异化
回首“十三五”,机工社之所以依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李奇用了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激情、结构、差异化。
所谓“激情”,是指机工社没有垄断性出版资源,绝大部分出版资源是从市场上取得的,机工社靠的就是为国民经济大局服务的使命担当和为荣誉而战的情怀。
所谓“结构”,是指机工社在经营中搭建了良好的产品结构,已从过去只出版机械、电工、汽车类图书产品的专业社变成了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建筑、计算机、经管、大众、心理等10余个领域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出版社。良好的产品结构大大提高了机工社抗风险能力。
所谓“差异化”,是指机工社在每进入一个新的出版领域时,总能找一个差异化的突破口。这其中,机工文创产品(用机器加工出的艺术品)、天工讲堂(用视频传授工匠技能)、九州云播(以传播工业技术、工匠技能、工业文化为主的自媒体)等,机工社启动开发了一批具有机工特色的硬核产品,背后所践行的正是机工社的“差异化”战略。
面向“十四五”,李奇进一步提出了在坚持“十三五”发展战略和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百种硬核产品开发工程”“营销销售终端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为机工社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指引。
获奖感言
能够获此殊荣,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离不开机工团队的支持和努力。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当前,出版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将与同事们一道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努力探索出版业内容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的新途径,为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