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京研讨电视剧《逐梦蓝天》

致敬几代航空人70年奋斗史

作者: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02

  本报讯 (记者杨雯)8月29日,电视剧《逐梦蓝天》迎来收官。该剧以新中国成立初期航空工业从零起步为开篇,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歌颂了航空人“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精神品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陕西省委宣传部近日在京主办电视剧《逐梦蓝天》研讨会,与会专家就该剧的主旨内涵、创作手法、价值意义等进行了研评。

  今年正逢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7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逐梦蓝天》的播出意义非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罗荣怀表示,《逐梦蓝天》的制作和热播,不仅是对新中国航空事业70年发展历程的艺术再现,也是对“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的诠释,必将在更多人心中播下航空的种子,点燃大众关心中国航空事业、热爱中国航空事业、进而投身中国航空事业的热情。

  研讨会上,业界专家们给予了该剧极高的评价。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说:“《逐梦蓝天》是对中国飞天梦想的一次正解,是站在国家、民族和时代的立场和方位上,以非常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呈现出中国能够拥有自主研发制造的飞机而努力拼搏的历程。”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表示,《逐梦蓝天》在当下播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意义,它既故事化地展现了硝烟烽火下的艰难岁月,也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后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并前瞻性的展现航空的工业体系对中国工业发展、制造产业的带动作用。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逐梦蓝天》的最大特点是以牺牲来铸造信仰的崇高,以舍生忘死的拼搏来表现幸福是由奋斗得来的。“这部片子写‘牺牲’,达到了航空题材中前所未有的高度,有特别丰富的内容。生命的牺牲当然是最壮烈的,但除此之外,剧中还写出了爱情的牺牲、亲情的牺牲、家庭生活幸福的牺牲,这些也是最深刻的、最拷问人性的牺牲。”

  《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特别欣赏这部剧的台词和细节,曹慧芳“爽味儿”十足的语言,秦天到老年佝偻的身姿,都能打动无数观众。同时他认为,“《逐梦蓝天》这部剧充盈着一股浩然之气,一种为了国家需要挺身而出,舍我其谁的担当,还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大局观。”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逐梦蓝天》具有厚重的历史品格和高远的美学情趣,它的热播会反过来推动我们国家的航空事业,会激励年轻的航空人,鼓舞热爱航空事业的观众。

  对《逐梦蓝天》的结构主旨,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用4个字来概括:“一以贯之――这部剧的故事从秦天84岁的瞳孔里追溯而出,又回到秦天90岁的目光中完成收束。其间,是从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青云之间,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苍穹之上,新中国航空事业从羽翼未丰到鲲鹏展翅的翻飞历程,极有艺术感地向中国航空人表达了致敬。”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邢戈和在场不少专家有个共同的感慨:“这剧挺费纸巾的!”让人动容之处比比皆是,屡屡令人热泪盈眶,尤其是剧集尾声,老一辈航空人先后离世,对众多角色“谢幕”的描写,刻画到了深层次。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何胜强感叹,自己在观剧后心潮澎湃:“电视剧总有剧终的时候,但是航空人的故事仍在延续。我们将揽天海做情怀,努力提升先进航空装备及动力装置的研制和保障能力,全力支持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全面满足国防安全体系、航空运输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需求,坚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