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先锋网策划“揭秘人类大数据‘档案’”系列报道
记录大数据下百姓的小日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31
□本报记者 韩萌萌
如果有机会给“万年以后的宇宙”写一封信,你会写什么呢?这个念头本身就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处于“中国大数据之都”的当代先锋网,策划推出的“揭秘人类大数据‘档案’”系列报道,给万年后的外太空发送一份21世纪“地球人类生产生活轨迹档案”,记录大数据背景下的人类轨迹,关注交通、饮食、环境等与大数据紧密关联的岗位,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各种变化。
角度新颖 放眼未来
如今,“大数据”早已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词汇,但普通人很少真正有机会深入了解大数据带给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揭秘人类大数据‘档案’”系列报道不仅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而且放眼未来的视角,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这个新奇的角度不仅容易引发好奇与联想,而且将“天眼”望远镜与贵州作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结合,充分彰显贵州近年来发展的新高度。
“致万年以后的宇宙”,当这样的一封信摆在我们眼前,未来似乎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从这样的角度审视大数据下的生活,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正如落款为“万年前的外卖小哥”的王超在信中写的,“倘若万年后,浩瀚宇宙中的外星文明也观测到了我们星球的人类生活轨迹,每逢日出、正午以及日落之时,一道道穿梭在大街小巷、奔忙于楼宇之间的黄蓝身影,请注意,那就是我们外卖骑手的身影。”
这样看来,说不定外星人也要羡慕我们地球人的生活了。不仅有外卖,准备出去玩了先查一下旅行大数据,搜一下哪条街道交通通畅……大数据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这些都想给“万年以后的宇宙”讲一讲。
同时,该系列报道的整体风格统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故事,每一篇均以图片开头,通过丰富的图片信息加强代入感,更符合年轻人的阅读兴趣。
贴近生活 关注当下
“揭秘人类大数据‘档案’”系列报道的每一封信都是由平凡劳动者寄出的。他们有在贵阳市当了10年的交通警察,有敲代码的“程序猿”,有风雨无阻的外卖小哥,有负责贵州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工程师等等,和大家一样,都是普通的一员,都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便捷。
以素人身份讲变化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交警李非亲身经历了大数据给贵阳市交通管理带来的变化,“贵阳已经运用大数据进行交通管理,红绿灯得到科学有效控制,打开‘警务通’就能查询车辆信息……我相信在未来,交通系统一定会更智能化,说不定未来,都不需要我这样的交警了。”
“揭秘人类大数据‘档案’”系列报道的视角是宏大的,切入方式却是平易近人的。单纯讲大数据,一不小心就会显得空泛,让读者产生距离感,而将大数据和小日子契合,不仅容易被理解,也突出了大数据建设的重要意义。
“如果在遥远的外太空,未来有人凝视我的行动轨迹,我想告诉他们,虽然人类的每份工作都不容易,但是绝大部分人都乐观地面对了一切。”交警李非的这句话,或许可以代表这个时代的心声,人们努力让包括大数据在内的多种新技术为人类造福,也是值得被自己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