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记录消防员生活
《119请回答》为平凡英雄喝彩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25
□本报记者 张君成
很多人一提起消防员,脑海中浮现的便是他们在火海中出生入死、舍己救人的形象。但你知道他们的工作也包括拿回被气球带上天的手机、锯开卡住手指的戒指、帮助困在厕所的老人吗?
日前,由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消防纪录片《119请回答》正式上线,其以白描写实手法,24小时全景追踪式记录的方式,用近一年的时间,在重庆、哈尔滨两地的两个基层消防站,用真实多样的警情、生动扎实的训练,还原出一个个有担当、有勇气,更有人情味的消防员形象,展现出了和平年代平凡英雄的伟大。
不断修正主题思路
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总监朱乐贤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将镜头对准消防员群体的创作初心:“对于消防员这类具有公益性质的职业,观众是既熟悉又陌生,所以我们想用真实镜头记录他们背后的故事。”
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消防救援站与哈尔滨市道外区振江消防救援站,一南一北两个消防站在片中交相辉映,这是摄制组用近3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国一、二线城市,最终确定下来的选择。《119请回答》总导演吴紫鹃表示,重庆是山城,地形特殊;哈尔滨是冰城,气候特殊。不同地域间的差异为纪录片增加了不同的现实张力,不同时空切换下的视角展现着消防员这份工作的不易。“在重庆,你可以看到消防员奔走在山城中处理各种戏剧化事件;在哈尔滨,你则能够看到他们在零下30摄氏度严寒下的艰苦作业。”
不同的地点,相同的使命,《119请回答》让不少观众真正见识到了消防员每天工作的具体内容。用吴紫鹃的话讲,“我以为消防员是救火的,谁知道他们还要救猫;我以为消防员要救跳楼的人,谁知道他们还要救卡在游乐设施里的小朋友。”
记者了解到,创作团队在拍摄中不断修正主题思路,如片子最初拟定的名字叫做《烈火雄心》。朱乐贤坦言,这个名字受到一些类型化影视作品的影响,主要突出他们在重点救援事件中的英雄形象,然而,随着拍摄的进行,朱乐贤发现消防员主要工作是开门锁、锯戒指这样关系民生的社会救援小事。于是,他们最终将名字改为《119请回答》。
朱乐贤告诉记者,《119请回答》这个名字有两层含义:首先人们打电话给119后,消防员会为保障民众安全作出承诺;其次就是对于民众关心的问题,消防员们会做出回应。“标题结尾是没有标点的,其实也代表着我们的心路历程:比如一开始,我们是带着问号去的,他们的工作具体内容是什么?之后我们是带着感叹号回的,因为119这个最及时的应答机制能给大家带来最安全的保障。”朱乐贤表示,“最后我们想给观众留下一串省略号,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与共鸣,那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干着不平凡的事,他就是英雄,消防员就是和平年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对此,吴紫鹃也表示赞同:“《119请回答》不是唱赞歌,但看完后不禁要对他们喊上一声‘英雄’。”
从人间真实到人间值得
《119请回答》共6集,6个不同主题层层递进,带领观众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去了解消防员这个群体。为了记录真实的主题,摄制组下了不少功夫,更是克服了不少困难。
在重庆拍摄的时候,山城天气炎热、地势复杂,摄制组首先要挑战的就是体能关。比如在开始跟拍时,摄影人员跟不上消防员的节奏,拍摄到的都是消防员的背影。“我不要他们的后背,我要的是他们的正脸。”吴紫鹃看到样带后哭笑不得。但经历几次磨合后,摄制组跟上了消防员的节奏,摄影也渐入佳境。但转战哈尔滨后,他们又面临着严寒天气的考验。吴紫鹃告诉记者,摄制组每个人都曾因路面太滑而摔过跤。她记得自己摔得最狠的一次,是在平房区油库爆炸的现场,她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自己以后会不会“半身不遂”,被人搀起后好久才恢复知觉。
除了天气,摄制组也在适应消防站的救援节奏。吴紫鹃表示,消防员们经常是凌晨出警,“听到警铃响起来时,感觉自己要猝死了”。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摄制组,自然跟不上消防员的速度,甚至出现了有时摄制组还在准备,消防员已经完成了任务的情况。后来摄制组就穿着配备的防护服直接睡觉,听到警铃后立马从床上弹起来,这样一来,摄制组不仅能跟得上节奏,有几次还比消防员提前到达车库。
摄制组辛勤的努力,换来了片子的真实细节。《119请回答》以消防站作为窗口,投射出当代社会中的各类现实议题,试图引发大众对生活的警醒和反思。片中不少救援故事让人唏嘘不已,里面的不少案件诸如酒后年轻男子险坠下公路悬崖、二楼楼道起火六楼住户试图下楼成唯一伤者、驱车两千里回家却在离家50米处发生事故丧命、父子之间发生口角互泼白酒最后一死一伤等,让观众落泪,更让观众思考。由于记录的是真实案件,摄制组有一条铁令,那就是不能影响救援。“如果压垮被救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因为摄制组,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原谅自己。”吴紫鹃说。
这种真实记录引发了受众思考――如何珍惜眼前生活。对此,朱乐贤表示,同情之心始终贯穿该片的始末,“片子整体是一个向上的基调,人间真实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人间值得,从而引导观众珍惜生活。片子也普及了一些类似烧伤如何正确处理等生活常识,帮助观众规避生活风险。”
职业荣誉感无可比拟
跟随拍摄后,吴紫鹃觉得消防员们太不容易了,每天要面临、处理各种事件。比如在重庆拍摄时,有人打来电话说“家里锅中煮着东西,自己被锁在外面,如果不及时开锁就会引起火灾”,等到消防员赶过去后,发现他只是为了省下开锁钱而谎报情况。再如在哈尔滨平房区经常凌晨发生火灾,消防员在零下30摄氏度的的环境下一干就是一通宵。
工作的辛苦是一方面,消防员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救援有成功就有失败,如果救援者在救援中或者就医后失去生命,无疑会给消防员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吴紫鹃说:“我们摄制组很多年轻成员遇到这种事情时,往往要用好几个星期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想到消防员要经常处理这类事件,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哈尔滨市道外区振江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陈庚表示,作为消防员,心里一直有一份荣誉感在支撑。“冬天里,被窝里20多摄氏度,屋外面零下20多摄氏度,出去的一刹那就精神了。我对兄弟们说,要是没点信念感,这份工作真的坚持不下来。”对此,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李佰特表示赞同:“消防改制以后,我们穿的不再是军装,而是消防员自己的服装,佩戴的是消防救援衔,是全国4种衔级的一种,这份职业荣誉感是无法比拟的。”
在拍摄中,摄制组与消防员们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一起感受着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吴紫鹃表示,今年春节他们是和哈尔滨消防队一起度过的,摄制组为此设计了一个特别企划,在年夜饭的时候播放家属的新年祝福,那些硬汉看到自己的父母、妻儿出现在屏幕前的时候,泪水立马涌了出来。“于是,大年夜里,消防员、摄制组一起噙着感动的泪水迎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