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出台

未来五年加快推进乡村文化现代化

作者:李国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24

  本报讯 (记者李国生)天津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规划》明确,未来5年,天津市将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推进乡村文化现代化。

  《规划》提出,到2025年,天津市乡风文明更加繁荣进步,乡村文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具体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优秀乡村文化、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农村文化生活更加健康丰富。

  《规划》从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养、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对天津市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推进乡村文化现代化描绘了蓝图。

  围绕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养,《规划》提出,要贯彻落实天津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和天津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要求,提升农民道德素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传播红色革命文化,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推荐参选全国道德模范,推出一批新时代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要组织开展乡风民风评议,探索制定乡风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设立乡风文明榜。要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人民调解员等活动,树立广大农民学习典型。积极搭建聚贤平台,促进乡贤作用充分发挥。

  围绕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规划》明确,未来5年内,要建立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扶持一批农村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乡村风貌等保护工作。打造一批民间文化强镇强村。要强化农耕文化人才培养、推进农耕文化产业发展。做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组织天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参加全国的推介、展示和交流活动。依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室、民俗旅游特色村。

  围绕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规划》提出要统筹规划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构建乡村图书馆(农家书屋)、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健全乡村文化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共文化云天津频道建设,优化公共数字文化库群,完善和创新新媒体传播机制,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统筹推进农村地区“村村响”工作,提高农村广播系统建设。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骨干、文化组织员等培训工作。

  《规划》特别提出,要建立农民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筛选机制。加强“戏曲进乡村”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增强农村基层文化活力。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推动全民阅读进农村家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规划》对全面推进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也提出要求,明确天津市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由试点转为全面覆盖,建立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整合市级和区级各类工作力量和公共服务资源,搭建宣讲、教育、文艺、科技、农科、民政、法律、卫生和体育等资源服务中心,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内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送服务。

  《规划》提出,天津市将实施“乡村文化铸魂行动”,包括乡风文明评选活动、“乡村记忆”传统文化复兴、戏曲进乡村活动、乡村传统手工艺振兴、传统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等5个重点。《规划》要求通过评选示范村、达标村、文明户等方式,引导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丰富农民的精神内涵;注重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