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业务融合 协同提升质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04
□郭向晖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质量管控为支撑。图书生产是“编、印、发”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要守住图书生产之初心,担当生产质控之使命。《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要求,图书质量包含内容、编校、设计、印装四个方面,其中三个方面与生产调度中心和各设计、印装、材料供应企业息息相关。多年来,出版单位已逐步形成了较为精细的生产流程、完备的质控体系、良好和谐的合作生态,并对双方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例,深入学习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党务、业务相结合,让总要求成为指导图书生产质控的金钥匙。人卫社将党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图书生产全程质控“回头看”年度系列活动,通过科学找差距、创新抓落实,不断梳理图书设计、印装、纸张采购质控等关键控制点,从而生产质量高、品控稳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谋得发展。
对表标准 规范落实
近3年来,人卫社联合各合作企业学标准、用标准,图书生产质量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荣获2018年度优质产品、优秀出版单位等多项设计、印装奖励。为继续提升出版社图书质量,在此基础上,聘请第三方力量,精细对标对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抓好规范落实。
2021年,人卫社拟与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合作,对采购的每一批纸张,按照国家标准和招标承诺进行质量检测。与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合作,抽取人卫社1000种图书,按照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等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质量检测。
这些检查结果将作为人卫社综合考核图书生产质量的重要抓手,并作为预算结算、生产和采购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
学习先进 探索体系
多管齐下,积极主动寻找与先进单位、优质产品的差距,根据自身特点和业务发展需要落实、改进、提高。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成书质检工作,做到成书自检全覆盖。按照图文、印制、纸张供应三个维度收集整理生产实践中的案例,每年至少两次,以案例为抓手做分享、找差距、促提高。与编校中心一起加强校对管理和校对案例整理工作,在做好自身交流学习的同时,将是非对错进行整理,编印发共同分享提高。此外,要主动收集、学习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学会等发布的质量信息和相关案例。
另一方面,将各个质控实践串联、并联起来进行系统分析,真正找出质量好、品控稳定、高效价优的合作伙伴,逐步探索制定新的供应商考评体系。
刀刃向内 提升能力
上一年度,人卫社对图书生产团队进行了人员和业务调整。如将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绘图加工整合成立图文部,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设计团队;成立人卫图文双创工作室,为人卫设计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创新成立校对质控与预算结算部,统筹开展印前、印后质检工作,做到校对、印前质检、成书质检统一协调,进一步打造人卫社图书生产质控体系;预算与结算逐步成为资金使用与业务管理的耦合点,让其成为生产精益化管理的第一杠杆等。
这是图书生产工作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开始。这项改革的成功,需要员工向行业先进模范学习,向社内业务骨干学习,并加强不同岗位间的互相学习。
同时也希望广大合作伙伴密切配合、鼎力支持、互帮互学,提升能力。目前,人卫社的合作伙伴中有12家排版企业、26家印装企业、34家纸张供应商、7家校对公司。每家公司各有特点和优势,需要创新形式,以人卫社业务为纽带,组织互相交流学习,以期共同提高。
聚焦前沿 研究转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仰望星空”,持续关注国际前沿、行业趋势,才能更好地“脚踏实地”,做好成果转化落实。
目前,人卫社已组织绝大多数合作印装企业加装胶订照相检测设备,通过科技创新,有效控制了装订配页等质量问题,这是紧跟前沿、科技创新带来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人卫社也在探索开展异地印刷,发挥区域优势助力业务开展,探索一个内容多版本印制,发挥比较优势,助力精准营销。
同时,加强按需印刷与传统印刷相结合,发挥协同优势助力科学提印降库存。迭代人卫内容云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发挥网络优势助力数字资源科学高效管理。尝试印制文件xml(可扩展标记语言)转换,为数字出版做好内容、人才、能力储备等多方面创新探索,在未来发展中抢占先机。
(作者系人民卫生出版社生产调度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