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60余年接力耕耘,郑振铎先生遗愿终实现
――《古本戏曲丛刊》十集出版侧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02
□本报记者 章红雨 文/摄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中),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魏大威(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刘跃进为《古本戏曲丛刊》十集新书揭幕。
参会人员正在阅览《古本戏曲丛刊》。
在近70年的时间里,有这样一群学人、出版人,他们接力耕耘、薪火相传,终于完成了新中国戏曲古籍整理重大项目――《古本戏曲丛刊》十集的编纂出版。
7月2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六十载使命接续 千百卷传奇完璧――《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出版座谈会”上,年逾九旬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局原编审程毅中赞叹道:“《古本戏曲丛刊》十集终于出齐了,这是重印古籍的一大工程。可喜可贺!”
然而,《古本戏曲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的编纂出版历程却坎坷曲折。自1954年《丛刊》初集出版起,十集全部出齐竟然长达60余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刘跃进因此称此为“中国当代学术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历程”。
编纂出版启启停停
“没有郑振铎就没有《丛刊》”,这句话表达了当今学界对文学巨匠郑振铎的怀念。20世纪50年代,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的郑振铎动议编纂出版《丛刊》,原因是研究戏曲的剧本散见于各地图书馆,学者搜寻资料十分困难,常为借阅而劳苦奔波。
可惜,1958年郑振铎因公出国途中不幸遇难殉职,他主持编纂的《丛刊》前四集(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因此搁置。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重新组织编委会,由吴晓铃先生继续主持编纂。1964年,《丛刊》第九集由中华书局出版。此后《丛刊》的出版暂停。1986年,《丛刊》第五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丛刊》的编纂又停顿了近30年。
转机发生在2012年。这一年,程毅中向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递交了《关于完成〈古本戏曲丛刊〉的建议》,建议把《丛刊》后续部分的出版任务纳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以使这一重要的文化工程得成完璧。程毅中的建议得到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搁置近30年的《丛刊》第六、七、八集的编纂出版工作很快被列入了《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闻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敏锐地认识到此文化工程的重大意义,自告奋勇地承担这一项目,分别于2016年8月出版《丛刊》第六集、2018年出版《丛刊》第七集、2019年出版《丛刊》第八集、2020年年底出版《丛刊》第十集。
至此,文学研究所首任所长郑振铎先生生前编纂这套丛刊的宗旨和设想(他计划编纂出版十集)终于得以实现。文学研究所第十任所长刘跃进对此感慨:“编纂时间长达68年的《古本戏曲丛刊》终于画上完满句号。”
一部《丛刊》支撑一个学科
《丛刊》虽然出版波折,但是它对学界的贡献有目共睹。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廖奔认为,《丛刊》对于推动戏曲学科的建设,可说功莫大焉。因为有了它,才有了新中国戏曲史研究的突飞猛进,才有了近年来戏剧戏曲学学科的开拓,才有了影视剧作为一级学科的设立,并培养出了千千万万的继往开来者,这个队伍才如此壮大。
不仅如此,廖奔以自己和刘彦君编撰的150万字的四卷本《中国戏曲发展史》为例认为,如果没有《丛刊》,《中国戏曲发展史》根本无法完成。“因为此前除了《元曲选》和《六十种曲》之外,其他古代戏曲剧本大多散见于各地公私藏书之中,一些还藏于海外。许多稀见珍本,即使知道所藏处所也不一定能见得到。”
廖奔说:“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研究戏曲史的时候,就有了《丛刊》里随手可得的古代戏曲剧本,那时天天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书库里浏览,得以轻易阅读了几百部古代戏曲剧本,而省去了到全国各地图书馆和私人藏书处的寻找之苦。”
在廖奔看来,台湾的王秋贵博士仿照《丛刊》的集名,又编纂了《善本戏曲丛刊》,是在“古本戏曲丛刊”的启发下动议和完成的。
出版人成就重大工程合龙
近70年来,《丛刊》由商务印书馆、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接续出版。会上,学者们对这些有社会责任感与学术道义的出版社的连续行动表示赞赏,一致认为是出版人成就了这项伟大工程的最终合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事业整体业绩的生动写照。
的确,综观“这项伟大工程的最终合龙”过程,不难看出其中除学人的编纂贡献外,古籍出版人的贡献也功不可没。正是程毅中的《关于完成〈古本戏曲丛刊〉的建议》,使搁置了近30年的《丛刊》第六、七、八集的编纂出版工作很快被列入了《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最终得成完璧。
谈及此事,程毅中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少年时代读郑振铎著作长大的人,虽有兴趣而知识基础极其薄弱,能为《古本戏曲丛刊》续编加了一根稻草,实在是意外的机缘了。”
还有,就是2012年时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历史文献编辑室主任、现为该社总编辑的殷梦霞,正是她敏感地意识到《丛刊》出版的重大意义,积极向社领导申请出版《丛刊》未尽出版事宜,使得这项重要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合龙。
在此,涉及《丛刊》最终合龙的一件大事记也有必要提及,即2014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共同组织召开了“《古本戏曲丛刊》六、七、八集编纂启动座谈会”,标志着《丛刊》合龙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六十载使命接续,千百卷传奇完璧。”画上完满句号的《古本戏曲丛刊》全十集,共收入元、明、清传奇、杂剧、宫廷大戏等1193种,合计成书141函1398册。应该说,当初郑振铎先生的“期之三四年,当可有一千种以上古代戏曲,供给我们作为研究之资,或更可作为推陈出新的一助”的宏愿,在数代学人、出版人接力耕耘下已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