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以IOPP(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身份报道奥运,让身穿IOPP“蓝色背心”的新华社摄影团队获得更多核心摄影位置,但记者完成杨倩奥运首金经典比心画面的拍摄并不容易――

三次“探班”射击场 “实战”演练全流程

作者:李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02

  □本报记者 李淼

  “苏炳添百米决赛第六!作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他创造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8月1日晚,新华社摄影记者鞠焕宗在紧张忙碌的报道现场,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分享了亲身见证的时刻。

  截至8月1日记者发稿时,鞠焕宗不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00后”射击运动员杨倩两度摘金的荣誉时刻,也见证了中国射击队3金1银5铜共9枚奖牌的佳绩诞生。

  虽然赛程已过半,鞠焕宗回忆起自己拍摄东京奥运会首金诞生的过程仍历历在目。“杨倩在颁奖台上做出的比心手势,我觉得这是最能体现一个年轻小将站在世界级的领奖台上,既沉稳又不失活泼的画面。作为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这个手势也给全世界所有热爱体育、因为体育而聚集到一起的人带来一种温暖和团结的力量。”鞠焕宗坦言当时的自己比杨倩还要紧张,“因为这不是她第一次射击比赛,而我却是第一次拍射击项目。”

  鞠焕宗告诉记者,自2010年成为新华社摄影记者,他曾参加过2013年南京亚青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7年天津全运会以及2018年平昌冬奥会报道。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报道。

  此次东京奥运会报道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新华社摄影团队第一次以IOPP(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的身份参加奥运报道。作为IOPP的新成员,身穿“蓝色背心”让鞠焕宗和同事们获得了更多的核心摄影位置,以及高空摄影、水下摄影等特殊位置,全方位地记录此次奥运会。事实上,这也是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新华社派出报道团队人数最多的一次,因为这也是新华社第一次以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合作伙伴――国际通讯社身份在奥运会上亮相。

  射击项目产生的是东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射击项目也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杜丽、易思玲都在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上夺得过奥运会金牌,鞠焕宗“首战”的意义自不必说。

  不过,与以往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参与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不同,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东京奥运会对所有比赛项目的采访拍摄采取预约申请制,新华社在射击项目上获得了一个摄影记者的准入名额。如何尽可能多地拍摄到更丰富的画面,对“单兵作战”的鞠焕宗来说无疑是最大挑战。“这就需要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尽力不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和感人的画面。”

  鞠焕宗为此做了大量功课。出征前,他翻看了很多往届奥运会射击项目的照片,尽可能全面了解这项运动及其规则;正式比赛开始前,他拿着东京奥运会的摄影手册3次“探班”东京朝霞射击场,跟着场馆的摄影经理熟悉摄影位置和保障照片传输的网线的位置。

  射击是一项相对单调的运动项目,为了拍摄更多不一样的画面,鞠焕宗选择了位于射击场地侧面的内场POOL摄影位置,其优点是可以拍摄到运动员持枪击发时的场景,但风险在于,如果要拍摄运动员获得金牌后转身向教练席和观众席欢呼庆祝的画面,就必须在比赛结束后第一时间移动到场地中央、面对射击场的位置。“这两个位置的转换,留给我的只有运动员收枪的几秒钟时间。”

  为了验证这个流程,鞠焕宗和另外几位摄影师同行参加了一次射击场的比赛演练,从运动员进场、比赛再到颁奖环节,从侧面飞奔到场地中间位置完成拍摄――这次模拟让鞠焕宗有了一点信心。开赛前一天凌晨,鞠焕宗还不断在头脑中演练拍摄的转换流程。

  比赛当天,以0.2环的劣势落后俄罗斯选手加拉希娜的杨倩,在最后一枪打出了9.8环,而加拉希娜仅打出8.9环。可能是对自己的这一枪不满意,杨倩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拿到了奥运会首金,而是回头看自己的教练,也正是这几秒的迟疑,为鞠焕宗额外争取到了宝贵的几秒钟,在拍摄到杨倩回身的表情后,他迅速按照演练时的路线跑到了正对赛场的位置……

  精心的准备和演练,让鞠焕宗顺利完成了奥运首金的拍摄,无论是杨倩完成最后一击后、回身略带惊讶地望向自己教练和看台的瞬间,还是她在颁奖台上做出比心手势的一幕,都成为此次奥运报道中的经典画面,让全国人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共享奥运健儿夺金的喜悦,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的活力与风采。

  “作为一名新华社摄影记者,见证了中国代表团的首金和中国运动员拼搏的过程,我感到非常幸运。”鞠焕宗告诉记者,射击比赛结束后,还有田径、排球、竞走和马拉松等项目的拍摄任务。有了前面的经验,他对接下来的拍摄更有信心。

  一件件“蓝色背心”的背后,是几代新华社摄影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举办的这届特殊奥运会,新华社摄影团队更希望用相机记录下光荣与梦想,通过自己的镜头拍摄出奥林匹克平台之上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全世界的优秀运动员都渴望在奥运会这个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上表现出自己最好的竞技状态,取得好成绩。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些运动员挑战自我,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拼搏过程。”鞠焕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