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在京研讨特别节目《精神的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更多可视化教材

作者: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20

  本报讯 (记者杨雯)7月15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出品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特别节目《精神的力量》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党史学习教育永远在路上,未来需要更多优秀的可视化教材,蕴含在《精神的力量》中的“精神的力量”,值得进一步传承、开发和升华。

  《精神的力量》共28集,每集时长45分钟,总时长达到1260分钟,选取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的14种精神进行回顾和访谈,是目前全国省级卫视中规模最大的献礼建党百年节目,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10部建党百年重大主题重点剧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重要的可视化教材,《精神的力量》与大家见面,将在未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影响。党史学习教育不会戛然而止,对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永远在路上,也需要可视化的教材。以这个节目为基础,我们还可以继续做更多的工作。

  “看《精神的力量》就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党性教育,是一次能够打动人心的生动的党课。”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高度评价《精神的力量》是主题佳作、创新佳作、匠心佳作、品质佳作、教育佳作,“节目紧紧围绕宣传、阐释、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以多维立体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起、锻造和传承,以及‘精神谱系’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带来的伟大引领和创建的丰功伟绩。”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刘荣刚用“精心策划、精心制作”八个字形容这部作品,表示节目集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为广大的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这个节目最大的特色是具有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具有崭新的形式,也是调集了电视人多年的创作成果积累形成的。”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精神的力量》具有艺术魅力和感召力,再加上新闻采访、串联解说、情景浮现等多种现代电视手法,是一部独具一格、走进观众的电视特别节目,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普遍价值。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安斌认为,跨界、出圈是《精神的力量》在建党百年众多传播产品中脱颖而出的最核心因素。片中有大量的沉浸式传播场景,把党史传播的场景从荧屏延伸到现实生活,从线上延伸到线下,整个传播层面拥有全场景化的特点。“节目融汇了大量为年轻人所乐于接受的社交传播属性,兼具了可视化、人格化、场景化,以及沉浸式、体验式的特点。”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说:“广播电视总局一直在倡导‘小正大’,从这部片的创新我又看到了背后的三个字――‘巧省增’。‘巧’指的是‘精神谱系’主题的巧妙选择;‘省’是指影像资源的版权聚拢;‘增’一个是价值的增值,一个是内容的增值。”他认为,作品把影视剧、专题、访谈、新闻等多重内容作了有机组合,背后是不同思维的融合,这一点非常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