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大众日报》深耕“建党百年”主题报道
思想厚重 故事生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06
□王召群 徐超超
作为诞生在战火硝烟中、流淌着红色血液的《大众日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优势资源,发挥全媒体作用,在围绕“建党百年”重大主题报道中,突出山东特色,以主题鲜明、内容扎实、形式新颖的宣传报道,营造了共庆建党百年的浓厚氛围。
“大珠小珠落玉盘”
山东有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发祥地,也是党史军史资源大省。这为《大众日报》建党百年报道奠定了丰富的、坚实的史料基础。
在报道中,《大众日报》不仅立足山东,而且放眼全国,既体现厚重历史,又不乏生动故事,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统领,推出“宣言・齐鲁问初心”和“跨越百年的对话”两大系列融媒报道。
在“宣言・齐鲁问初心”融媒体报道中,记者寻访山东百年党史重要地标、重要事件,走进历史深处,走进红色高地,走进奋斗一线,走进人民心间,全媒再现硝烟岁月和奋进历程。
此外,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主题下,推出《光耀齐鲁・100个山东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数风流人物》等栏目,既形成强大的声势,又有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使报道高潮此起彼伏,一波接着一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
小故事展现大主题
唱好建党百年主题报道这个重头戏,党报不仅要有好的栏目,更要生产过硬的内容。栏目的精心设计是提高传播力的基础,优质内容是提升影响力的根本保障。做优做强内容,《大众日报》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观点,强化受众意识,从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稿件中可以看到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沉下身、静下心,挖掘鲜活故事,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
例如,创新报道角度和方式,在《科长“走流程”,走出了什么》《被“找到”的救助对象》等报道中,为了避免生硬说教、讲成绩、说工作的弊端,《大众日报》记者捕捉基层一线的鲜活故事,通过报道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党员干部办了实事、工作有了实效、群众得了实惠。
走出去、沉下去也是“跨越百年的对话”融媒体报道具有代入感、吸引力、感染力的取胜法宝。对此,《大众日报》走进潍坊,以全新的节目制作理念和风格创优内容、提档升级:出镜记者漫步于雨水打湿的十笏园街巷,触摸着土夯老城墙的炮眼,缓步推开朱漆大门,走进百年煤矿的厂区,听树叶沙沙作响,耳畔回响着当年的烽火号角,与潍县战役党性教育基地以及坊子红色地标讲解员同框,一起讲述百年大党的硝烟故事。通过带受众体验红色之旅、重温鲜为人知的党史故事、感受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加深受众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
“镇版”与“微传播”齐行
好的内容要有好的版式呈现,重大主题报道版面编排既要守正,又要做好创新。作为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版面要凸显出报纸的版式特色,这不仅会为内容添彩,更能体现一张报纸的风格。
“宣言・齐鲁问初心”专栏采取点面结合、长短并行的方式。大型主稿,讲求深度见思想,质感厚重有力;“红色微党课”,以短短200字篇幅和相关历史地图,精要勾勒红色历史概貌;“老中青三代话感悟”,通过3名典型人物,以真挚话语展现代代相传的红色力量。版面采用模块化结构,精炼标题,红为底色,配以大幅照片,装饰简洁清雅,又显大气厚重。整版报道中,各种体裁作品有机组合、聚合发力,大大增强了版面的空间层次和节奏感。
一个主题多元传播,既经营好“镇版”大报道,又在“微传播”上下功夫,变单一、单向报道为全媒、多维传播。在推出报纸报道的同时,同步推出相关短视频,还进行创意新媒体转化。《跨越百年的对话》子栏目《“90后”对话90后》走进济宁泗水,以3名九旬老党员对话100名“90后”青年党员的创新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