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从0到1” 激发强大创新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01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李和风
2020年9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文章,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构筑起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科学家精神。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科技发展史上,党的领导贯穿于科技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和各项工作之中,是科技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在党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几代科学家通过毕生报国行动淬炼形成的科学家精神,蕴含着几代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展现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
爱国主义是科学家精神的底色。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2013年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100年来,中国科学家继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在践行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初心理想,实现挽救民族危亡,推动国家富强的伟大使命的过程中,塑造形成宝贵的科学家精神,核心标签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隆重表彰,是向全社会宣传科学家精神的重大事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集中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树立起一座不朽丰碑。
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容。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就指出,科技界要共同努力,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无论是“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还是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培育出杂交水稻,都是老一辈科学家不断质疑已知、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结果。1995年5月,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创新被视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家精神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相继有吴文俊、王选、袁隆平、屠呦呦等20余位科学家获此殊荣,科学家精神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被授予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顾方舟、程开甲等5位科学家,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了科学家精神。在爱国、创新之外,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也是科学家精神的鲜明标签,从不同维度对科学家精神进行了丰富和扩展。
弘扬科学家精神,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凝聚强大精神动力。伟大信仰指引伟大行动,伟大精神造就伟大事业。老一辈科学家们用毕生坚定信念和不懈奋斗精神书写了新中国科技事业气势恢宏的开篇,为后辈树立了榜样和标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