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生命堤坝 守江河安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01
□江西省九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潘熙宁
1998年9月16日,《工人日报》在1版头条刊发现场特写《九江城哭了……》(荣获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配发九江人民送别子弟兵的大幅照片,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九江长江大堤堵口决战过去23年,滔天巨浪早已沉寂,伟大的抗洪精神依然历久弥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成为我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一章。九江作为抗洪精神的主要诞生地,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传承好党的精神谱系中这一“九江基因”,让抗洪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传承弘扬抗洪精神,必须始终坚定必胜信念。1998年,面对洪水严峻考验,九江全城危在旦夕,广大军民与洪水殊死搏斗,洪水涨一尺,斗志高一丈,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峰,展现出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也展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江泽民同志感叹,“九江堵口成功,创造了人间奇迹!”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越是碰到艰难险阻,我们越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越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满怀信心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传承弘扬抗洪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大灾大难面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总是站在最前列:党中央审时度势,调兵遣将,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一线、指挥调度;各级党委、政府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组织动员;广大基层组织把党旗插在大堤上,组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在风雨来袭时展现出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成为广大军民团结奋战、力挽狂澜,最终战胜洪魔最可靠的主心骨。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弘扬伟大抗洪精神,就是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上,再谱新篇章、再夺新胜利。
传承弘扬抗洪精神,必须始终讲奉献、勇担当。在九江决口、全城告急的危难关头,广大军民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手挽着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人民的保护墙,连续奋战六天六夜,最终成功堵住了决口,守护了百姓安全,体现了困难面前不低头、危急关头不退缩、关键时刻冲在前的担当品质和奉献精神,彰显了险滩敢涉、决口能堵、压不垮、打不倒的顽强意志。当前,九江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和群众的殷切期盼,广大党员干部应继续用伟大抗洪精神砥砺担当品格和奉献精神,知重负重、知责担当,挺身而出、甘于奉献,干出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传承弘扬抗洪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滔天洪水中,广大党员干部、抗洪战士逆行出征,谱写了许许多多“用生命托举生命”的感人事迹;洪水退去,各级党委、政府又迅速投入到兴修水利、保护生态、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中。一句深情的“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唱出了我们党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立场、人民至上,仍然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当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弘扬伟大抗洪精神,就是要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普通群众身份体验各方面办事流程,在“最后一公里”发现群众关心关注的痛点问题,切实加以解决,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传承弘扬抗洪精神,必须始终凝聚团结伟力。当年,为了战胜洪魔,3.6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九江参加抗洪抢险,九江市直接参加抗洪的人员近100万人,收到各地各界捐款2600多万元,捐物折合人民币1.5亿元,真正做到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人民子弟兵奋勇争先,广大群众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八方支援。我们之所以能赢得这场抗洪战役的胜利,最重要的就是上下一心、干群一心、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形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九江市上下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办大事,汇聚起推动九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