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01
□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评论员 钱飞鸣
2016年6月27日,《深圳特区报》A6版刊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大型系列报道之深圳篇《深圳 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是一座城,更是一条路。
2020年10月14日,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总书记勉励深圳: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精彩演绎的长卷指向未来,城市在发展,道路在延伸。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正是深圳的力量所在,正是深圳的信心所在,正是深圳的血脉所在。
城,是改革之城;路,是改革之路。特区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改革!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1978年,党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使命便是“杀出一条血路”。
深圳一直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用个体探索有效降低了整体风险,提供了一个全局性的学习样本,经济特区由此成为重要的改革方法论。2015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比较了全球4300个经济特区,认为深圳是最为成功的一个。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党中央经过深入研究,决定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专门为深圳量身定做的《综合改革试点实验方案》,正是激励深圳率先闯入“深水区”“无人区”,继续为全局性的改革进行超前性、开拓性的探索。深圳的改革,使命更为崇高,责任更为重大,意义更为深远。
城,是创新之城;路,是创新之路。特区精神的基因是什么?是创新!
最权威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8家深圳企业齐亮相,“深圳帮”强势崛起。“深圳帮”的出现,引出一个“深圳之问”:为什么世界级民企在这里群体性崛起?
一位知名商会会长说,这是一个必然结果,原因就在于深圳是民营经济自由生长的热土。深圳的一位老领导说,营造好生长的气候,森林里总会长出几棵大树。答案指向制度创新,深圳用“企业家之城”证明: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国就能创造出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奇迹。
对于“敢为人先”的理解,深圳不再是单纯的先行先试,而是更高标准的“先行示范”。中央发布的先行示范区文件里,明确将深圳定位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深圳更是自我施压,明确提出2035年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这个比全国提前15年的时间表,无疑是深圳关于现代化的创新作答。
城,是实干之城;路,是实干之路。特区精神的风骨是什么?是实干。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第一个走向全国的“深圳观念”。与之同时叫响的,还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纵观深圳的发展历程,“不等、不靠、不空谈、不争论、不折腾”是特区的传统,“埋头苦干”是特区的风骨。
深圳等不起。无论是陆域面积,还是自然资源,深圳是一个有着明显发展“天花板”的城市,由此格外珍惜每一个时间窗,默默恪守“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实干之风,用一个个“首创”和“第一”,一次次突破“增长的极限”,一次次刷新发展的高度。
刚刚结束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格外强调实干之风:争当开拓进取的改革者,不做安于现状的守成者;争当起而行之的奋斗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者;争当攻坚克难的冲锋者,不做避事畏难的退缩者;争当先行示范的领跑者,不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埋头苦干的深圳,始终把自己定义为创业不息的城市;埋头苦干的深圳人,始终将自己定义为不断奔跑的奋斗者。
站在新起点上的深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