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长在 雷锋永恒

作者:许尊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01

  □辽宁省抚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许尊善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并作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学雷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抚顺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再次掀起了学雷锋高潮。

  代表了人民意志和时代要求的雷锋精神的产生,是一个与党的精神谱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开始了独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这是呼唤并滋养雷锋精神的必然条件。

  雷锋作为一个生在旧社会的孤儿,是党把他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拯救出来,使他由衷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家庭时刻温暖着幼小心灵,红色基因从少年时期就已深埋在心里。尤其是经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哺育后,雷锋完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质的飞跃,最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使雷锋精神成为社会主义中国时代风尚的一个鲜明标志,融汇在党的精神谱系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抚顺与雷锋非常有缘,历史使抚顺成为雷锋精神发祥地和全国学雷锋活动的策源地。雷锋两年零八个月军旅生涯有两年零四个月是在抚顺度过的。正是在抚顺期间,雷锋三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多次立功受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抚顺市第四届人代会代表;还受聘于两所小学任校外辅导员,被团市委评为优秀校外辅导员,很早就成为抚顺人民学习的榜样。在学雷锋活动推向全国之前,抚顺军民就率先开始了这一群众性活动。《抚顺日报》在地方报率先刊登了雷锋的事迹和日记。雷锋不仅到各部队忆苦思甜,还应邀到抚顺一些学校单位作报告。两个月内就作报告27场,听众达2.2万余人。雷锋牺牲后,抚顺团市委下发了全国第一份地方学雷锋文件,通过办雷锋展览室等方式学习纪念雷锋。仅一个月,全市就有102个单位分别办起了雷锋事迹展室,组织报告42场,使上万群众受教育。此后,抚顺学雷锋经验上报到辽宁省委和团中央,为在全国大规模开展学雷锋活动提供了条件。

  60年来抚顺为纪念雷锋,不仅为其送葬修墓、建馆立碑、著书立传,更始终高举学雷锋这杆大旗,全民坚守、长期坚守,坚持不懈弘扬雷锋精神。抚顺先后创造了30多个全国学雷锋第一,涌现出全国、省、市级学雷锋先进集体900余个、先进个人1000余人,引领全市人民学雷锋内化为一种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的生动局面。

  雷锋精神在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所具有的魅力和价值是永恒的。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把握和实践雷锋精神,是抚顺学雷锋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的必然选择。

  抚顺坚持推动雷锋精神融入城市转型振兴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让学雷锋活动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凝聚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精气神的重要抓手。抚顺把学雷锋作为一项铸魂工程长抓不懈,牢固树立“从娃娃抓起”、从“早”抓起的思想,着眼立德树人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标,实现学雷锋活动身边化、常态化。抚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变革和人们思想多样化特征,特别要主动顺应移动化、互动化、全媒化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勇于创新学雷锋的新路径、新方法、新载体,不断增强学雷锋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总之,抚顺要努力运用好60年来学雷锋的组织实践成果、思想理论成果和制度机制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学常新、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不断书写新时代抚顺学雷锋故事,在新长征伟大实践中诠释“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这一重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