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赶考精神” 书写合格答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01
□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 康彦新
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新华日报》在1版用整版报道七届二中全会闭幕消息。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里程碑,在这一时期,孕育产生了以“两个务必”和“赶考”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瞻仰革命旧址时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依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西柏坡精神包含了“两个敢于”“两个一切”“两个善于”“两个务必”。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伟大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以民为本精神。在1948年召开的九月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即将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级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人民利益至上,在西柏坡时期得到充分体现。
“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的立国兴邦精神。西柏坡时期是伟大的转折时期,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把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应当采取哪些基本政策作为会议的基本内容。
“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苦奋斗”的“赶考精神”。为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建党百年之际,党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新时代最大的考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好新时代之问、新时代之考,西柏坡精神依然放射着真理的光芒,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筑牢初心使命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团结凝聚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之钥。必须时刻提醒每一名党员入党时的誓言,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理想信念。
新时代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严格执行纪律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讲政治规矩首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这与西柏坡时期纪律规矩建设是一脉相承的。
新时代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观。人民群众是这场考试的“考官”,造福人民才是最大的政绩。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必须秉持西柏坡精神中人民性的政治本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民的评判标准作为党“赶考”的方向。这是我们衡量党员干部政绩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唯一标尺。
新时代弘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很快,当代中国发展变化也很快,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加强学习是认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