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过门槛就是路

作者:刘建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6-11

  □刘建忠

  小时候,大概在能够认字的时候,就天天嚷着让父亲给我买书。我出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大家都知道那个年代还特别贫困。在肚皮都填不饱的情况下,我要买书就是一种奢望。但为了看到书,开明的父亲还是满足了我的愿望,从说书人那里借书给我看。后来,我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实在没钱买书,我就到街上捡破烂换钱,然后再去买书。再后来,随着我对阅读的坚持,渐渐萌生了写作的欲望。我开始往家乡《张家口日报》投稿。然而,稿子写了上百篇,投出去却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但是,我没有轻言放弃。

  有一天,大队送信的小伙子突然出现在我家的院子里,老远就喊:“刘建忠,你的信。报社来的!”那一瞬间,我太激动了,我知道那个年代能把自己的名字印在报纸上变成铅字,实在是一件令人羡慕和兴奋的事情。我甚至有点热血沸腾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屋子里跑出来的,一把就抓过了这封信。然而,当我打开信的时候,我失望了,原来是一封退稿信。但失望,我并不绝望,因为这封信是报社的老总给我写的。信中大意是说,你的来稿我们都收到了,为你的坚持和勤奋而感动,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写,总有一天会被采用的。

  文章虽然没发表,但报社老总的这句话着实鼓舞了我、激励了我。我知道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常常就隔着一道“门槛”,你迈过去,那就是一道“门”;迈不过去,就成了一道“槛”。

  中学毕业后,因为家穷,我无力进入更高学府,就和同村的孩子们到北京去打工。那时候,我每天只能够挣5块钱。我不敢买更好的饭菜,就用馒头蘸酱油过日子。但即使是在这种忍饥挨饿、忍辱负重的窘境下,我依然没有放弃对写作的坚持。我在忍受着一种胃口折磨的同时,开始以拼命读书去满足另外一种“胃口”。

  我常常是拖着绵软的身子,从工地上回来,胡乱地往嘴里塞几个用酱油蘸过的馒头,然后,又强打精神走向工地附近的那家小书店。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套定价25元,正好是我5天的工钱。如果我买它,除了忍受饥饿,还得多干好几天。但不买,我又实在舍不得。两种胃口在体内进行激战。最后,我还是一咬牙买了书。

  对我来说,每次买书都是一次既痛苦又幸福的折磨。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除了在工地上拼命干活以此来证明我是个好的小工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别人休息时,我躲在工地那堆建筑材料旁拼命地读书、写作。多少次,我蹲在昏黄的灯光下,为《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那种生活在底层却向命运挑战、顽强不屈的精神而感动得泪流满面,我觉得那时的我不是我,而是孙少平。

  有句话说,谁笑到最后,谁就是那个成功的人。骆驼走得慢,但它们却走到了绿洲。1990年12月,我告别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入伍到了晋北腹地的一座军营,真正走上了新闻写作这条路。我的一篇篇饱蘸心血和汗水的稿件像小鸟一样次第飞上了全国各地报刊的版面。

  1997年,我凭着发表在全国各地上百家报刊的文章,从北京军区某部调到了武警云南昭通支队;2000年12月,我从武警昭通支队转业到昭通日报社工作,圆了自己憧憬多年的“记者梦”……

  我始终相信,一切磨砺都是成全,很多事情都会被流逝的光阴所冲淡,对我而言,只有被文字丰盈过的人生才是真正值得过的人生。

  (作者单位:云南昭通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