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组织党校专家、历史和思政课教师、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百人讲师团深入全区――
“百年党史百人讲”接地气颂党恩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6-02
□本报记者 田野 文/摄
秦州区“百名老师讲党史”活动吸引了大批听众。
“我今天主要讲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有关重要会议……”说这句话的人叫顾杰,是甘肃省天水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也是天水市秦州区“百年党史百人讲”宣讲团成员之一。近日,“百年党史百人讲”活动在位于西秦岭深处的秦州区牡丹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开讲。
顾杰操着一口浓厚的天水话,通过透彻深入的宣讲、鲜活生动的解读、通俗易懂的阐述,受到当地近百名基层党员干部代表热烈欢迎,“大白话”乡音引发共鸣。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聆听党史知识,不仅重温了红色记忆,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受教育、受启迪、受鼓舞!”陈刚是牡丹镇牡丹村的一名“80后”,母亲是党员,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从小受父母的影响,“我要入党”成为他长期以来最迫切的愿望。一场有声有色的专题宣讲,不仅让陈刚对党史知识入脑入心,更让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陈刚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我现在是一名预备党员了,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感到很开心,也很激动。我一直生活在农村,申请入党就是想带领父老乡亲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助力乡村振兴。”
“我想把村里外出务工的人都吸引回来,希望他们留在村里,在家门口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一起助力村里的发展。”陈刚说。2011年,他在当地流转了2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大蒜,成为村里大蒜种植第一人。如今,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全村已有60多户群众跟着他一起搞起了大蒜种植,全村大蒜种植面积超过300亩,每亩土地仅种植大蒜收益就有1000多元。
“这种形式太好了!”2019年入党的高永忠,如今已是牡丹镇高磨村党支部书记,最近一直忙着和村里的其他党员干部群众一起为村里修护坡、修水渠。在他看来:“基层党员平常参加集中学习的机会比较少,但这种‘送学上门’的形式让基层党员在家门口学党史,能有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热’起来。”
开展党史专题宣讲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秦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汪晓娟告诉记者,“百年党史百人讲”活动,是秦州区在天水市“百人百课百讲”系列宣讲活动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为此,秦州区组织区委党校专家、全区教育系统历史和思政课教师、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按照党史教育宣讲活动要求,组成百人讲师团深入全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旨在把学党史和悟思想贯通起来,全面准确宣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秦州大地扎实开展,广泛营造“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确保广大农村党员“不缺课”“不掉队”,秦州区还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通过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党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老党员不仅成了“宣讲精兵”,也成为当地党史学习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76岁的牡丹镇邓家门村老党员邓迪吉就是其中一位。“我们农村现在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没有了‘皇粮国税’,而且还有农业补贴。还有就是现在给我们这些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发钱呢!”邓迪吉向记者讲述他自己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的切身感受时,充满了对党的无限崇敬之情:“我是穷苦人家出身,是党给了我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