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数字新业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5-19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在疫情冲击下,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重前行。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6472.3亿元,利润总额416.2亿元,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0.61%和0.65%。与2019年相比,营收同比减少5.2%,利润总额同比减少5.7%。
虽然营收、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双双告负,但从全年来看,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经营业绩前低后高,向好趋势明显。展望“十四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之下,尽管依然面临种种困难,但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回暖,市场预期逐步改善,相信印刷包装业顺势而为,有望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绿色数字升级更迫切
推进研发“卡脖子”技术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围绕印刷业绿色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绿色化在业内深入人心,且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困扰印刷业VOCs排放的凹版印刷方面,能够完全取代溶剂型油墨的水性或无溶剂油墨仍没有实现产业化应用,需要进一步推进这类“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线上消费的习惯逐步形成,大量网购导致了快递业务的爆发式增长。相应地,快递所产生的包装垃圾也给环境带来负担,全降解环保包装薄膜(袋)、生物质可降解塑料(餐盒)及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箱等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刻不容缓。
绿色环保是印刷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数字印刷的应用及产业数字化转型也更加迫切。疫情期间,先进的数字印刷设备借助其起印快、效率高、数据可变及网络排版和远程文件传输等优势,在保障抗疫所需的宣传品快速印刷,特别是疫情防控二维码印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也加速了一系列从线下转为线上的数字化进程。数字化转型成为印刷包装企业跨越疫情、赢在未来的利器。
与此同时,智慧物流和智能包装的作用和需求更加突出。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就明确要求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供应链追溯体系,以提高消费安全水平。而疫情使得医疗物质、医药产品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运输和消费安全愈加得到重视。这些都给智能包装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难得机遇。智能包装可助力智慧物流、新零售、防伪溯源和线上数字营销能力,通过构建包装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可实现商品溯源信息、流通及货架信息、消费者信息和品牌商运营数据的有效整合,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方式,确保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个性化需求愈发强烈
挖掘包装传递功能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个性化与功能化包装印刷的需求愈发强烈。可以发现,市场对抗菌、抗病毒类包装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而相应的研究成果也接续不断。美国科学家在疫情暴发不久即发表了新冠病毒在纸张、塑料等不同材料表面存活时间的研究成果。一撕得为保障外卖、快递箱、快递袋及饮料杯的包装安全,紧急召集研发人员加快研发步伐,在拉链纸箱表面增加抗菌、抗病毒涂层,该涂层可实现99%的抗菌率与99%的病毒灭活率,相当于给纸箱穿上了一层防护服。此外,具有抗菌保鲜功能的包装在冷链物流、食品包装及果蔬包装等方面的需求也非常强烈,相关成果和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而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大市场中,个性化的包装更是深受年轻消费群体喜爱,他们喜欢的是个性、被尊重、有趣好玩,而个性化包装营销可充分满足这些新需求。有创意的个性化包装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促进产品的销售,使包装成为企业的品牌形象代言人。
与此同时,包装印刷的文化和情感传递功能将更多地被挖掘和展现。疫情期间,腾讯音乐就曾携手京东物流推出致敬歌词快递盒,以“致敬最美逆行人”为主题,将原创抗疫歌曲的精选歌词印在快递盒上,并通过京东物流寄出,以音乐将温暖和正能量传递给千家万户。这种形式在未来或将被更广泛地应用及延伸。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