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强化思政工作为媒体融合发展赋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4-22
在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关键阶段,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功能,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为媒体融合发展赋能,助力媒体融合发展,加持媒体融合成果,促进主流媒体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切实承担起引领舆论导向、传播主流价值的责任,已经成为无锡日报报业集团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提高站位坚守党媒属性,牢牢把稳“方向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主流媒体要将更多人财物投向互联网主阵地,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立以内容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显然,必须将方向和路径融于一体,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导向,才能有效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集团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中央的要求把稳媒体融合发展“方向盘”,把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一,在顶层设计上确保方向正确。集团党委在筹划顶层设计时从意识形态的高度定下了基调: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全媒体视角审视和谋划媒体融合,牢牢掌握全媒体时代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用3年时间,持续将集团主要媒体力量和资金技术投向互联网主阵地,打造三大全媒体平台,即本地互联网政务传播第一平台、年覆盖用户超亿的客户端移动传播平台、本地互联网民生服务主力平台,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大幅提升内容生产能力、信息聚合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实现由纸媒向全媒体转型。
第二,在融合项目上确保实施精确。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集团党委根据传播新技术发展趋势,决策并全力推进建设的“未来媒体中心”(一期)项目,统合集团下属传统媒体矩阵和端微网屏新媒体矩阵以及全市八大市(县)区融媒体中心,实现新闻生产策采编审发一体化运作,构建起市、区两级融媒体中心、区域宣传舆论主阵地、信息传播主干道和全媒体传播体系,获评中国报业媒体融合项目创新奖。“未来媒体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最新技术,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引入AI主播、5G直播等技术推出新闻产品。依托“未来媒体中心”,集团搭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闻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和指挥体系,迅速提升了集团媒体融合生产水平和传播能力。
第三,在传播流程上确保路径明确。集团整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采编资源,进一步强化“移动优先”战略。集团党委推动融合报道部门改柔性组合为实体运行,抽调集团下属纸媒和网媒的采编人员、摄影摄像人员、新媒体技术人员组成政务融媒体专班,打破传统线性传播模式,建立了即采即编、即编即审,即审即发,第一时间在移动端首发新闻的工作机制。政务融媒体专班按照新媒体传播规律,用新媒体语言精心制作发布的一系列带着露珠的政务新闻形成刷屏效应,短短半年多时间全网累计阅读量就超千万。
夯实凝聚共识思想基础,求取最大“公约数”
集团通过走心走深的学习教育、有的放矢的纾解担忧、树立标杆的典型引导,增强广大干部员工凝心聚力投身媒体融合的原生动力和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实在。集团正确把握推进媒体融合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根据不同对象,明确不同侧重,分层次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活动。第一个层次是抓住集团党委中心组这个龙头,以突出学习贯彻的思想性、政治性、实践性为重点,集体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央有关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文件精神。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党委会扩大会议、中层干部会议等,重点学习中央的决策部署、党报的职责定位、市委对集团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业界标杆的实践样本等,着重破除部分中层干部存在的安于现状、求稳怕变思想,进一步强化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集团发展必答之题、必由之路的观念。第三个层次是以各媒体、各部门为单位组织员工重点学习、专题讨论集团有关推进媒体融合的文件,着重引导广大员工明确自己在集团推进媒体融合进程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倾听期盼诉求回应关切。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针对少数员工存在心理情绪的压力感、失衡感以及担心触及自身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心理,集团党委委员分别带队深入各媒体、各单位、各部门调查研究,摸排思想状况,征求融合发展“金点子”。通过对汇总的150多条建议、诉求梳理分析,集团10名党委委员分别围绕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体系建设、融媒体人才引育规划等10个课题,撰写调研报告和实施方案,从不同角度展示集团发展愿景,回应广大员工关切。针对大家反响比较集中的考核制度问题,集团党委责成有关部门迅速调整,科学设置新媒体采编发数量、质量考核占比,激发了采编人员采编新媒体作品的热情。
锤炼适应融合要求人才,打造最强“倍增器”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一场革弊出新的硬仗,只有打造一支转型成功的全媒体人才队伍,才能保证推进融合的举措落实到位、融合发展的步伐行稳致远。集团坚持把涵养人才生态、激荡人才“活水”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重要载体,为人才搭建精进“阶梯”,为媒体融合发展蓄能。
第一,构建激发人才脱颖而出“生态圈”。集团积极向市有关部门争取政策,突破事业编制考核入编只限采编人员的限制,将新媒体技术人才纳入其中。重新制定新媒体环境下的揽才标准,尝试招聘视频出镜记者与编辑、直播导播、新媒体设计师、新闻客户端软硬件开发等跨界人才。在加快既熟悉新闻业务又掌握互联网技术人才引进的同时,集团在“盘活”存量人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突出融媒体精品力作,对原有的月度、年度好稿评选方法进行修订,重点奖励采写、编辑具有原始创意,符合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求的新闻作品的记者、编辑,并作为采编人员年度考核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打破编制身份差别,实行以全媒体绩效为导向的分配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采编人员迅速完成由单一型纸媒人才向全媒体型高技能人才的华丽转身。
第二,补齐“短板”培养融媒行家里手。搭建多层次全覆盖培训体系,在理论提升层面上,通过“锡报讲坛”“融合发展讲习所”等平台,邀请国内一流专家学者来集团传道授业、解疑释惑。在实践操作层面上,集团主要领导、各媒体总编辑、资深采编部门主任结合集团融媒体报道的具体案例,定期与采编人员分享实操经验,点评剖析得失。在技能锤炼层面上,举办“左手执镜、右手拿笔”短视频大赛、融媒体项目路演大赛等活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记者不能前往两会现场,集团有意识地将两会作为融合报道演兵场,首次组织以视频形式对在京参会的无锡代表、委员进行连线采访。掌握了新媒体报道十八般武艺的纸媒记者,每天通过报网端微不同平台全媒体发布新闻,和新媒体小编一起推出H5及长图、短视频、平面海报、视频海报等原创新媒体作品数十个,其中2个H5作品总阅读量达20万+。
第三,打通青年才俊成长通道。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集团为年轻采编人员度身打造职业晋升“双通道”,新闻业务出色的评聘为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首席评论员,具有协调管理潜能的提拔为中层干部,为他们进一步成长进步提供新的舞台和新的发展空间。引得来留得住成得才,许多年轻采编人员入职不到一年就挑起了大梁,有的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担纲视频报道主播,制作的15秒快闪视频获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去年抗击疫情期间,由年轻采编人员担纲主力的集团新媒体矩阵共发布疫情防控报道2万余篇,开展“5G云直播”活动20余场,总传播量达2000多万,为夺取“双胜利”提供了坚强舆论保障。
(作者系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