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共图书馆通过多途径实现服务大提升

打造群众身边最满意的图书馆

作者:黄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4-06

  □本报记者 黄琳

  “立足全面提升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的目标,去年我们通过信阅服务、通借通还、图书馆+等途径,整合全省图书馆资源,实现一体化管理,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所有人群。”近日,浙江图书馆副馆长胡海荣在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工作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上介绍道,2020年6月,浙江省印发《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大提升方案》),大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全省公共图书馆延伸覆盖,解决图书馆布局不合理,基层群众借书难、找资料难等问题,打造群众身边满意的图书馆。

  通借通还、信阅服务提高读者借阅体验

  杭州图书馆借的书想在浙江图书馆还,这样便捷的借阅服务,读者完全可以实现。2020年年底,杭州地区图书馆率先与浙江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在浙图借的书可以还到杭州市区的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在杭州市区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借的书也可以直接还到浙图。

  通过数据平台时时交互,后台物流定期流转,目前,浙江省内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均已实现地区之间纸质图书的通借通还服务。读者借还图书不再受地域限制,借阅效率提高了。

  通借通还服务是从读者最基本的借还需求入手,实现对图书馆基础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信阅服务则以信用为依托,免除读者证和借书押金,是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以联合形式打破区域限制,推进无边界无差别服务的又一重大举措。

  胡海荣介绍,信阅线上“点单式”服务由浙江图书馆发起,读者可以通过信阅平台自由借阅喜欢的图书,实现服务的精准性。目前浙江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都推出了信用免证免押注册服务。广大群众可以通过手机注册成为浙江省内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享受各类资源服务,实现“阅读服务零距离”。

  资源共享、图书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在《大提升方案》要求下,浙江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优化场馆布局,以打造城市15分钟、乡村30分钟公共文化圈为目标,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图书馆。2020年以来,浙江省各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共建、合作等方式建成200余家“图书馆+”模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主题图书馆和城市书房。截至目前,浙江省各类主题图书馆和城市书房的总量已超900家,老百姓走出家门不远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胡海荣介绍,服务大提升重点在基层,浙江省正在打造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基层网络不健全、资源不充分的问题。2020年浙江省各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区域联通、网络互通等技术手段,加快推动图书资源向基层和农村下沉,已有34%的村级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纳入到当地的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中,为读者提供图书借还服务。

  此外,为了打破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壁垒,最大程度对全省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新闻通气会上,浙江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通。平台主要有全省联合目录功能、读者活动功能、数字展厅功能和数字阅读功能,下一阶段还将整合数据库服务功能,进一步对接高校系统和科技系统,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数字资源统一检索和统一获取。

  将心比心、着眼小处全面优化便民设施

  目前,浙江省所有公共图书馆已开通微信公众号,或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微信公众号中提供移动阅读服务,其中,近60%的公共图书馆提供多功能厅、读者交流区、研究室、视听室等场馆在线预约。

  在便民建设中,除了提供行李寄存、雨伞、开水、轮椅等便民服务,不少图书馆还设置了母婴室,准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为读者营造安全阅读氛围。此外,图书馆还积极开展了轮椅坡道、盲道、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卫生间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浙江图书馆党委委员胡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是服务大提升工作的深化年,将建成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联合目录、数字资源整合平台、移动阅读平台“浙里阅”APP及小程序等,实现纸电资源统一检索,数字资源一站获取,移动资源一站阅读。浙江省80%的公共图书馆将达到“满意图书馆”服务标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设施更加完备,资源获取更加便捷,服务质量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