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笔触也动人

作者: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2-03

  □杨雯

  《大江大河2》《跨过鸭绿江》《山海情》接踵而至,虽题材各不相同,却都凭借着真实厚重的时代质感、以小见大的人物画像、收放自如的剧情节奏、通达现实的时代内核,收获了一致的赞誉和口碑。

  这着实是电视剧行业的一个好消息。

  长期以来,创作者们都在试图回答“主旋律作品如何‘破圈’”这一命题。“高大上”题材如何下沉?什么才是走向年轻观众心灵的通关密码?创作者们一直在探索,也有一些作品走了弯路,最极端的结果是一系列“抗日神剧”的出现。他们将严肃的抗日战争题材嫁接武侠、嫁接偶像、嫁接喜剧,出现了一批不伦不类的作品。这些“接地气”的作品获得了年轻观众的认可吗?事实是并没有。

  反观今年的开年大戏《跨过鸭绿江》,同样是战争题材,它完全摒弃了那些泛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和操作方式,真实地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崇高感与沉重感,这种纪实化的表达更让人心灵震撼。

  主旋律作品本质上就与商业影视不一样,题材的基本定位使其必须以正史笔触细细描摹,以大气象、大格局,融入对历史进程的追忆和对时代的思考,来不得胡乱嫁接、弄虚作假、插科打诨。《大江大河2》的主创团队就曾透露,这部剧基本摒弃了那些“喜闻乐见”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基本回避了爽剧的人物和故事节点,拒绝了谈改革即写商战、股市、公关的套路,而它吸引观众的秘诀,在于引起了观众对于时代记忆的共鸣。《山海情》也是踏踏实实写扶贫,李水花对于马得福的意义,是在移民动员上,而不是青梅竹马的爱情纠葛上。

  无偶像、不狗血、没套路,但3部开年大戏仍然收获了一批年轻粉丝,其中不乏“90后”乃至“00后”观众。大家爱上了彭大元帅的象棋,为宋运辉的左迁愤愤不平,想跟着马得福去种蘑菇……这对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特别是市场来说也是一个启示。以往总说主旋律作品走不进年轻人的心,总说观众换代了,口味变了,其实时代再怎么变,观众的需求是没变的,只要创作团队真诚、严谨、用功地投入创作,主旋律作品的收视成绩也可以很好。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站在“十四五”规划的起点、建党百年的节点,我们需要更多优秀的主旋律作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更重要的是,正如《大江大河2》编剧唐尧所言,“一代又一代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为后世子孙留下了闪耀千古的理想火种,现在先辈们把火种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这些火种,并把它完整地交给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