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见成效 “北京经验”获点赞

――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保障体系实施周年侧记

作者:祝小霖 樊凡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12-02

  □本报记者 祝小霖 樊凡

保障企业第一时间承担印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任。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野霏(左二)多次带队深入一线调研保障企业任务需求。

本报记者 祝小霖 摄

  率先垂范、善作善成,北京以制度设计为引领,不断推动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升级。如今,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保障体系正式运行已1年有余,《关于发布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通知》《关于推动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升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保障效应渐次显现。

  在中宣部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在中宣部印刷发行局的指导和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具体实施中,1年来,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升级工作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果?产业链上下游如何评价?日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相关负责人、行业协会及出版单位、印刷企业代表。

  有章可循 服务保障给力

  今年,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发布仅1年,北京市出版物印刷领域就迎来了几场前所未有的大考。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北京印刷业以服务首都核心功能为目标,打了一场“有准备之仗”。保障名单中的22家企业充当“先锋”,身先士卒、全力以赴。

  疫情中,保障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北京印刷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疫情暴发第一时间,北京地区迅速反应,组织起一支拥有46家印刷企业的复工复产队伍,其中保障企业有一半名列其中。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利丰雅高长城印刷有限公司、北京科信印刷有限公司、北京尚唐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等在接到印刷疫情防控宣传品任务后,迅速启动紧急生产预案,成立项目小组、调配物资、保障现场安全……保质保量完成印刷保障任务。

  疫情之下,为完成全国两会会议材料印制任务,连续48年服务两会文件印制的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在人员配备、保密工作、生产等方面倾尽全力。北京利丰雅高长城印刷有限公司精选生产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师,保障两会中《中国人大》《人民画报》等专刊的顺利印制。

  快速响应,第一时间承担印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相关文件和学习辅导读物的重任。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北京联兴盛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汇林印务有限公司、鸿博昊天科技有限公司等保障企业亦当仁不让,在设备投入、人员安排、生产调度等方面予以全环节保障。

  今年,北京因《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先行政策的出台与保障,在疫情期间完成疫情防控保障、重大主题出版物印刷、中小学教材印制等各项重要任务,让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类重要印刷品得到了持续稳定、优质高效的保障。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野霏多次带队深入一线,调研北京新华印刷、北京华联印刷等保障企业的任务需求,评估产能保障、政策落实、社会效应等情况。北京市出版印刷业顾全大局、尽职尽责,切实为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做好了服务保障。

  与此同时,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北京印刷业政策的集成效应在发酵。2020年绿色印刷工程――优秀青少年读物绿色印刷示范奖励项目以及第十九届北京市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业内继续开展。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张亦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保障政策的落地与保障企业的行动所形成的合力,在今年各项重点任务中充分显现。

  统筹谋划、分步实施、步步为营、务求实效,对北京来说,构建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保障体系在1年前还是一项全新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每推进一步都是一次创新。如今,相关政策已实施1年有余,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企业管理有章可循,重点保障有据可依。

  业界好评 发展底气更足

  作为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基本保障力量,1年来,22家保障企业以保障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重大主题出版物、重要报纸期刊、全市中小学教科书等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出版物为核心,在缓解北京市出版物印刷市场峰值保障能力不充分、重污染天气保障能力不稳定等方面卓有成效。业界对“北京模式”纷纷点赞。

  “重要出版物印制周期明显缩短,22家保障企业起到了明显的中坚作用。”人民出版社出版部副主任栾文驹告诉记者,保障企业名单的发布为行业做了一件实在事,彰显出政府精细管理的成效。

  “现在遇到污染天气,出版单位不用担心停限产对重要图书周期的影响。”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印务部主任于立宣看来,保障企业名单的发布导向性强,对出版印刷上下游融合升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北京印刷协会专家工作组委员会专家郭绪表示,从2020年出版物生产印制工作来看,保障企业在各类出版物生产,特别是中小学教材及相关产品的印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印制部主任郑志业表示,22家保障企业既让出版单位吃下“定心丸”,更对其他未进入名单的企业起到标杆引领作用。

  上游出版单位感受到了政策实惠,下游保障印刷企业也以服务首都核心功能保障任务为契机,加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保障企业名单给印刷企业在污染天气下完成重大出版印制任务开辟了绿色通道。”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兰本立告诉记者,由于保障企业的品牌效应,使得企业优先被出版社纳入重点合作对象。

  在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朱敏看来,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能够成为保障企业,是企业前进的鞭策与动力。“无论是绿色环保、印制质量,还是智能升级、融合发展,保障企业都应发挥示范效应。”朱敏说。

  北京利丰雅高长城印刷有限公司持续加大设备改造和人员培训的投入,加强环保治理工作,并在今年北京市委宣传部发布的北京市出版物印刷企业减排绩效分级中被评为A级企业。公司总经理郭建说:“保障企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提高保障能力,适应日益升级的都市综合管理要求。”

  北京科信印刷有限公司作为保障企业中唯一一家期刊印刷企业,建立了公司服务保障体系,构建服务保障组织机构,明确各项工作流程。“企业的不确定感降低了,可以围绕服务保障工作做好下一步战略规划。”该公司总经理李红云告诉记者。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栗延秋也表示,盛通将进一步加速推动企业绿色化升级,继续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迈进。

  示范引领 为高质量“打样”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这是中央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的区域布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在中宣部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在中宣部印刷发行局的指导下,率先垂范、先行先试,走出了调整蓄能、谋划新机的铿锵步伐。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局长刘晓凯在2019年9月题为《守初心 担使命 以绿色化举措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讲话中说,编制《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升级指南》,是为了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强化产业的支撑保障功能。

  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是全国出版物印刷的主力军,每年印刷图书达13亿多册,接近全国的1/6。为破解峰值保障能力不充分、重污染天气保障能力不稳定等问题,在中宣部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下,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发布《升级指南》。以此为引领,北京多项政策宣传和路径探索的设计直指高质量发展,围绕高水平保障和高质量发展,《关于推动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升级工作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重点保障企业管理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密集落地,着眼长远发展,开展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印刷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课题研究,在京津冀印刷业政策协同、规划布局、联合监管、市场融合、产业促进等方面形成初步成果。

  放眼全国,借鉴编制北京《升级指南》工作经验而进行拓展和延伸的《长三角区域印刷业一体化发展升级指南》《珠三角印刷业发展升级指南》也相继发布。前者强调通过强化统筹协调、制度设计和创新驱动,推动长三角区域印刷业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后者则明确建设珠三角印刷业高水平对外开放链接平台,打造“1+2+3+9”印刷业区域建设任务目标。

  各地借鉴“北京经验”。山东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管理处处长刘咏梅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将研究出台推动印刷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推动实施保障重大主题出版物、中小学教材、文化建设等印刷工程,并发布重点保障印刷企业名单。

  可以说,1年来的政策落地不仅囊括了北京乃至京津冀的制度设计,更全面彰显了北京市出版物印刷在全国范围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印刷业区域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打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