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市场“齐飞” 绿色增长唱主角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12-02
“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政策改革与创新加速,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质量管理、监管落责、市场参与、多元治理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为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规划目标和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充分支撑与保障。印刷行业也不例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生态设计、绿色制造与应用一体化,探索中国制造绿色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取得显著效果。
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政策加速改革,基本建立了政策体系,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动力机制。
首先,生态环境责任体系改革成效显著。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强化了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的“四统一”职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政策相继出台实施。其次,环境质量精细化管理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水”“气”“土”污染防治相关法律及排放限值等相继修订,切实反映了环境质量改善现实要求。再次,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机制基本建立。2018年生态环境部参与管理的中央环保专项资金达到551亿元;各类绿色债券2016―2018年的总规模达6077.49亿元;环境保护税全面开征,“绿色信用”“绿色保险”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到印刷行业,政策实施效果显著。从国家层面来看,为更好地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原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制定和实施了《“十三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2017年6月,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导则》(GB/T33635―2017),明确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范围、制造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有关产品/物料的绿色管理要求等,是我国首次制定并发布绿色供应链相关标准。国家环境政策的加严对印刷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一些印刷企业由于环保督察被要求进行整改,从而安装VOCs收集和处理装置,这增加了企业成本,挤压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严格环保要求也倒逼印刷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大提升。截至目前,全国中小学教科书连续6年实现绿色印刷全覆盖,环保质量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达到100%,行业绿色化发展实践不断推进。
同时,环境保护税的实施也给企业带来影响。环境保护税是我国首个具有明确环境保护目标的独立型环境税税种,对于行业调节污染治理行为、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环境保护税是原来排污收费政策的平移,但它对企业排放水平显著减少的企业有减免条款,企业可以采取工艺改进,减少污染物排放,不仅可以少缴纳环境税,而且还可以获得减免,对企业技术创新和污染治理具有促进作用。
环保技术创新应用
随着环境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公民环境意识提升,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印刷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十三五”期间,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无法承担“三废”治理成本的小微印刷企业面临冲击,而中大型印刷企业则凭借管理、资金以及规模优势不断完善环保设施,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
按照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原环境保护部统一部署,从2010年开始,我国实施绿色印刷战略。10年来,绿色印刷战略实施从被动到自觉、到精准化,助推产业实现了深刻转变和结构的持续优化,印刷业综合竞争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从绿色印刷到绿色化发展,印刷业全产业链协调共荣。
一方面,印企绿色化应用显著增强。印刷企业对传统工艺进行绿色改造,开辟新的商业模式,为绿色化发展提供新的实现路径。如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2016年以VOCs为重点进行清洁生产审核,2017年持续清洁生产、淘汰高耗能电机,仅减少润版液配比一项,即可每年减少润版液4吨,节约成本28万元。湖南长沙鸿发印务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印刷生产线技术改造,通过引进先进的数字印前、印刷、印后加工设备以及色彩管理系统降低综合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设备器材厂商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新型印刷设备节能减排功能更加完善,印刷原辅材料在减量化、少排放等方面研发力度极大增强。如华新(佛山)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的创新成果新型水性薄膜凹印复合油墨,其已在多家知名食品品牌的包材上进行全色系批量生产。该工艺在印刷过程中没有挥发性有机溶剂,其VOCs排放量比溶剂油墨减少90%。与此同时,末端治理的方式方法、路径选择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绿色纳米印刷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探索。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印刷复制业规模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据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39.1亿元,同比下降5.7%。实现利润总额307.3亿元,同比下降7.6%。
解读:1―10月,印刷复制业规模企业营收和利润虽同比均为下降,但其与1―9月相比,营收和利润降幅分别收窄0.8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表明印刷市场逐步回暖。
◆造纸业规模企业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
据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造纸和纸制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3.0亿元,同比增长14.7%。
解读:1―10月,受国内需求回暖、出口形势好转等因素共同拉动,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速稳定回升,造纸行业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
◆1―9月造纸业营收超9000亿元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1―9月造纸行业主营业务收入9107亿元,同比累计下降8.1%;利润481亿元,同比累计增长10.1%。
解读:据中国造纸协会预测,2020年全年纸及纸板产量约为11000万吨,同比增长约2.2%;表观消费量约为11400万吨,同比增长约6.5%。随着国内疫情基本控制和经济恢复较好,造纸行业整体运行好于上年,产销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