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再现图片定格 处处彰显战“疫”力量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专题展侧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10-19
□本报记者 汤广花 文/摄
参观者在抗疫专题展拍摄复刻的卓尔图书角。
“媒体区”的新闻图片吸引参观者驻足。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10月15日,由中宣部指导,湖北省委、省政府主办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在武汉开幕。
“亲爱的老公:见字如面。今天是我来君山定点救治医院的第7天了……出发前你问我‘为什么非得去’,我想告诉你,因为我是党员,因为我经验丰富。”疫情期间,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李当写给丈夫的一封信,被收入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你信大爱我信你――潇湘家书・抗疫篇》。该书在“家书区”展出,真情与大爱感动着许多参观者。
手握相机专注拍摄,《湖北日报》摄影记者梅涛在展览中“偶遇”自己的工作照。“那是2月11日晚,我跟随志愿者去拉运口罩物资,车行至鹦鹉洲大桥时,我拍摄车内的情况,其中一位志愿者用手机记录下我的工作瞬间。”在梅涛看来,这张没有署名的照片,其实是一个符号,代表着疫情期间深入一线采访的记者群体。
走在全长1445米的展线中,《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看到,展览中有不少新闻出版界的元素。
一本本图书传递抗疫智慧
抗疫专题展现场,复刻的卓尔图书角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拍照留念。
2000余册图书,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心理励志等多个类别,患者可任意取来阅读……疫情期间,在武汉的多个方舱医院,卓尔书店设立图书角。这些图书角与充电站、电视角、食品角等一起,营造出战胜病毒的温馨环境。
武汉轻工大学大一学生张靖宇说:“我记得当时有一位戴着口罩在方舱医院阅读的‘读书哥’走红网络,这说明阅读确实是有力量的。”
记者注意到,抗疫专题展中的不少图书,凝结着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出版力量。
“镌刻”在展览中的图书,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雷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感防控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手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新冠肺炎防控科普指南》等专业类科普类图书;也有传递温暖、抚慰人心的文艺类图书,如湖北人民出版社的抗疫日记系列图书《雷神山战疫日记》《我的方舱日记》,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战“疫”书简》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章雪峰说,为这些图书能进入展览感到高兴,也对能出版一批优秀图书,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深感荣幸。
一个个记者留下“疫”线瞬间
疫情期间,大批媒体记者深入湖北和武汉一线采访,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
在抗疫专题展的“媒体区”,一张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深深鞠躬的大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3月1日,武汉市 口区武体方舱医院休舱,医护人员邀请詹松为他们拍照。“本来镜头焦距不够长,我想离她们近一点,而这些医护人员一个劲地说,停下,不要再靠近了。她们刚刚从医院出来,担心身上沾染着病毒传染给我。”10月16日,来展览现场工作的詹松回忆说,当天拍摄结束后,他感谢医护人员的英雄无畏,深深鞠躬。突然,其中一名医护人员也对他鞠躬致意。
“我本来想拍医护人员的背影,正巧抓拍到这一瞬间。”时隔半年多,如今再细看自己拍摄的这张照片,詹松感慨地说,“有医护人员在,我们就很安心。”
“媒体区”还讲述了多名记者的抗疫故事。如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谭海燕,勇闯“红区”80天,500小时珍贵素材记录历史;《湖北日报》记者柯皓,20多次深入“红区”隔离病房、ICU重症病房和方舱医院,记录感人至深的救治场面。
很多参观者在此拍照留念。武汉市民陈尚志说:“记者们记录的这些场景,就是疫情期间武汉人的亲身经历,提醒我们珍惜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