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里的战“疫”岁月

作者:张旭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8-17

  □张旭

  沈阳出版社的《战“疫”正前方:贾佳战地日记》终于付梓。这部日记正式出版前已在沈阳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发布,持续更新46天,彼时正是战“疫”艰难之时。日记连载完毕,进入纸质图书出版流程,其间又经历近3个月的时间。

  2020年的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告别喧嚣与热闹,每天宅在家中,不断刷新着有关疫情的各路消息。武汉前线到底什么情况,医护的工作状态到底什么样,这几乎是所有人都会关心的问题。作为出版社的编辑,即便宅在家中也一直在思考可以做点什么。

  就在我们寻找选题突破口时,医院的朋友将盛京医院的公众号推荐过来。在这里我们读到了援助武汉的“贾医生的真心话”。这些真心话每日一篇,已写了10天,文字朴实乐观,本是艰苦的工作,但读起来是温暖的。这是一个相当好的抗疫选题,我们马上向社领导请示,想在出版社公众号开启连载,同时联合广播台制作同步音频,待日记截止后,文字、音频结集出版。社领导表示全力支持,一个跨部门的编辑团队很快组建起来,包括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排版、宣传等人员。之后我们顺利地获得了盛京医院和贾佳的授权。

  贾佳2月2日写下第一篇日记,至3月28日日记截稿,公众号上连载了56篇日记。连载以来,我们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接收日记,然后着手编辑、排版、发布等一系列工作,直到傍晚日记发布,一天才算安定。那一个多月,是与日记携手走过的日子。

  回想日记发布的第一天,2月12日,那时贾佳已经写了11篇日记,我们当天要将这些日记全部发布,此后每日更新。那一天,文字编辑、图片整理、版式设计、版块编排……真的是手忙脚乱。日记发布后,小伙伴们兴奋得睡不着,深夜还在讨论关于日记栏目的各种设计,“小编留言”由此诞生。我们共刊出4篇小编留言,那是整理日记时最深切的体会,有着满满的感动。随着日记的播出,又增加了两个栏目,“前线‘医’声”和“我给贾佳叔叔写封信”。“前线‘医’声”共播出5期,邀请贾佳录制了5个小视频,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我给贾佳叔叔写封信”刊出小学生写给贾佳的书信及录制的视频。贾佳在百忙之中给孩子们统一回信,我们一并刊登。

  虽然不是正式出版,但连载的每一篇日记都经过认真审校。分管副社长认真审读每一篇日记,同时,电台录音老师对每一篇朗读也都是反复推敲,以准确把握文字的节奏和情感。

  我们希望前期工作为图书的出版打下良好的基础,日记截止后可以立即进入出版流程。但现实中有各种问题,审批手续一直在进行中。这个等待的过程,整部书稿文字、版式又进行了几轮推敲。连载期间的图说都由我撰写,因不忍打扰贾佳,部分图说采用了模糊的表达方式,此番都可以和贾佳沟通后重写。虽然没能争取第一时间出版,但有更多时间去完善书稿,尽量不留遗憾。

  贾佳文字朴实,文风自然,尽管前线工作高风险、高负荷,但他有着东北人惯有的乐观、风趣,字里行间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有读者在日记下留言:“读着读着笑了,读着读着哭了。”我们因他的诙谐幽默而笑,为文字背后的艰辛而哭。到达武汉初期,他们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在贾佳的笔下“只道是寻常”。我们在后来的采访中得知,那些天他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这场抗疫之战,白衣天使无愧英雄的称号。尽管贾佳和他的战友们都说,这是做医生的本能,但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这就是英雄所为。致敬白衣战士,致敬战“疫”的峥嵘岁月!

  (作者单位:沈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