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的有效路径是“1+1=(1+1)+1”
――访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罗小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7-14
□本报记者 常湘萍
近两年各地的“广电+报业”融合进程,对于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罗小布进行了专访。
如何融是门大学问
不少市级“广电+报业”融合过程中,融媒体中心的挂牌是其开展融合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广电与报业融合迈出的第一步。近两年各地市不断报出“广电+报业”融合新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早期融合后又分离的个案,如大庆新闻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佛山传媒集团。
这些分离的个案在罗小布看来是特定发展环境下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他认为,媒体融合需要顶层设计,首先要有体制机制的保障。地市一级的报业与广播电视台合并后能否平稳的深度融合发展,要看上级主管部门是否合了。没有上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做保障,无法推动报业与广播电视台的纵深融合发展。
“广电+报业”融合要想做到“1+1>2”,除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保障基础外,如何融是关键。关于如何融,罗小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广电+报业”融合的最优路径不是“1+1=2”,而是“1+1=(1+1)+1”。
“1+1=2”是目前不少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的常规融合方式,即在原有广电与报业的传统业务基础上进行融合,其大多融合的结果是“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而“1+1=(1+1)+1”则是,广电与报业融合在各自保留原有业务正常运行的同时,再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融合体,专门负责新媒体业务。这个新的融合体没有传统媒体业务的制约,完全遵循新闻黄金时间规律,而不是传统媒体现在所遵循的社会黄金时间规律,在融合过程中更容易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状态。
罗小布认为,要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仅市级的“广电+报业”融合是不够的,可以像有线网络整合一样,实现以省为单位的媒体大整合,也就是以县级融媒体为基础,实现内部具有三级结构的融媒体或全媒体集团,各级分、子机构依然隶属当地政府或宣传部领导,按照属地宣传优先原则,实现以省为单位的媒体统一运营。
四个着力抓住新契机
疫情期间,各地融媒体中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流媒体的关注度不断攀升,各互联网商业平台也为主流媒体发布消息大开绿色通道。主流媒体一条条感人的正能量报道,让大家感动,同时也让大家认识了这一个个感动中的“普通人”,催生出了四大网红体系。
“疫情防控宣传期间四大网红体系的崛起是主流媒体发展的一个新契机。”罗小布说,“第一大体系是主持人网红体系,第二大体系是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社会名流网红体系,第三大体系是基层干部网红体系,第四大体系是志愿者网红体系。这四大网红体系不依附于某一商业平台,他们关注的是传播事实真相,主流媒体则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基层干部网红体系更是主流媒体发展真正的土壤。”在罗小布看来,四大网红体系是新型的通讯员体系或制度,可以按照省、地市、县三级实现统一管理。建立接近群众、融入群众的通讯员体系是传统媒体做大做强的宝贵经验,应该继承和发展;四大网红体系是在新环境下对传统通讯员体系的一种迭代。
罗小布认为,“广电+报业”的融合发展有四个着力点,除了四大网红体系的建立外,还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生产体系分离、以新型快编和网络直播间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平台及以“5G频道”为代表的移动客户端。四大网红体系的建立,在新媒体内容生产方面形成了PGC组织UGC、专业团队支撑PGC的新体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生产体系分离,使新媒体报道能更好地遵循新闻黄金时间规律,与新媒体商业平台一较高下;新型媒体平台上构建的新型快编和网络直播间,则在技术上为主流媒体融合生产提供保障与支撑;以“5G频道”为代表的客户端是对传统媒体客户端的一个迭代,保障主流媒体在5G环境传播出符合5G表现形式的内容产品,保持其竞争优势。
资源集中打造新型主流
“‘广电+报业’融合的总趋势应该是资源集中,做大做强,合而为一。”罗小布说,“采用‘(1+1)+1’的模式,在确保传统业务的前提下融合或孵化出一个新的‘1’,这个‘1’才是媒体融合中‘合而为一’的‘一’,把这个‘1’集中资源、做大做强,才能更快地打造出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广电+报业”采用这种“(1+1)+1”的模式融合后,新生的“1”应如何运营呢?罗小布认为,在运营方面应采用“2+Plus”的形式。在没有赚到钱的时候应“借船出海”,在互联网各商业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垂直账号,培育自己的自媒体粉丝;用好传统媒体已有的新媒体发布渠道(如网站、APP),提高媒体传播的时效性。遵循新闻黄金时间规律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来说是灵魂上的改变,再加上生产、服务及商业等模式的改变,推动制度改革,产生一整套体系变化,才会形成新的媒体融合运营模式。
新的体制机制的建立需要适合的人力资源体系做支撑。罗小布认为,“广电+报业”融合人才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要根据融合发展的各个阶段来设计。广电和报业原有的人才体系中大多没有“全媒体记者”岗位,同时在技术岗位设置上也无法支撑融合后的技术岗位需求。传统媒体培养出来的具有全媒体能力的记者不少流向了商业平台,其所缺的技术人员也因薪酬问题很难招到人。因此,在媒体融合的人才体系构建中需要做到薪酬机制要与体制配套,通过体制改革解决薪酬问题,这样才能留得住人、做得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