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创新 深入基础研究

作者:刘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6-10

  作为传统行业和基础原材料产业,我国造纸业通过推动行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精准对接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促使造纸行业创新成果多点迸发,而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更为我国造纸业的发展赋能,引领着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创新决定未来,即使遭遇疫情,造纸业依旧是持续创新的行业、是前途光明的行业。

  科研成果亮眼 基础研究被波及

  作为关系民生的直接消费品产业,十分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造纸业,近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纸和纸板的总产量增长到2019年的10765万吨,装备发展到了以夹网、长网为主,抄宽、车速、过程控制水平有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制浆设备和幅度最宽、车速最高和自动化水平最先进的纸机均在我国落户,我国已经成为众多跨国造纸企业和关联产业的生产、研发和重要目标市场。

  不仅如此,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有的形成了知识产权,并实施了产业化。

  我国造纸领域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体现了我国制浆造纸工业规模与造纸科技的发展已经进入很高的水平,产业结构也正在产业科技的推动下孕育新的优化升级。主要研究方向也有明显变化,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有涂布技术、制浆技术、造纸装备和环保技术,以及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领域,生物质精炼、纳米纤维素、纸基或纤维素基新材料等。

  同时,我国制浆造纸专利技术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申报、公开及授权工作以来,我国制浆造纸领域专利的申报和公开数量逐年递增。这种持续爆发式增长说明我国制浆造纸行业在自主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此次疫情,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还是影响较大的。虽然采用网络教学,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科学研究,需要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基础理论的实用性,更加注重专业性和实操性。此前造纸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等奖项,都是以基础研究为根本,瞄准了制约我国造纸行业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开展攻关。如由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克复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它正是凝聚了科研人员10年心血才有了10项关键技术的突破,让我国制浆造纸清洁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再如由广西大学王双飞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便是解决了实现纸浆绿色漂白技术的关键问题。

  紧跟热点难点 创新链条更紧密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对造纸业来说,不同的纸种受到的影响不同。比如生活用纸,是我们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受疫情影响不大,反而由于大家更加关注公共卫生,可能会有小幅增长。包装用纸则受影响较大,疫情对各行各业产生的影响,使得相应的产品数量下降,其所需包装材料的需求也会下降。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包装用纸的需要量也随之增长,特别是在其他国家疫情仍得不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我国可能会出口更多的产品,从而需要更多的包装纸。

  就生活用纸方面来看,“公共卫生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两个“事关”点明了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重要性。随着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都越来越注重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问题,会使得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用纸领域实现较快的发展,而这也需要科研上的创新。

  目前造纸行业的创新环境,各创新主体结合更加紧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深入融合,创新链条前后端联系愈加紧密,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基础研究主体,企业作为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主体。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紧跟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而企业在技术应用中密切反馈生产中的问题,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市场形成合力优化技术,突破瓶颈。

  下一步,聚焦行业热点难点问题,高校及科研院所要发挥科学技术研究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全面增强创新活力,提升创新绩效,增加科技成果供给,助推造纸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创新决定未来,即使遭遇疫情,造纸业依旧是持续创新的行业,是前途光明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