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产业链协同 挖潜内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6-10
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受到巨大冲击。如今,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积极复工复产,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但全球疫情的严峻形势,使疫情问题已升级为经济问题、国际外部环境问题,后续行情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相信此次疫情对我国造纸业的产业格局以及原料结构、产能分布均会产生明显影响。与此同时,此次疫情也为市场深度探底提供了一次契机,疫情后仍能存活得很好的企业,未来将更具备高强市场竞争力。
一季度经营指标下滑
尽管面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环保持续趋严和原料供给端扩张与需求端收缩等多重压力,江苏造纸业2019年的纸及纸板总产量增幅仍然显著。据江苏省造纸行业协会调查统计,2019年江苏省造纸工业累计生产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达到1473万吨,比2018年的1321万吨增长11.5%。
其中,全省文化用纸总产量为408.1万吨,占全省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的27.7%,增加7%。包装用纸及纸板总产量为899.4万吨,占全省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的61.1%,增加17.7%。生活用纸总产量为149.2万吨,占全省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的10.1%,增加3.1%。特种纸及纸板总产量为16.3万吨,占全省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的1.1%,减少37.3%。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江苏省21家重点造纸企业生产经营运行数据均出现下滑。经江苏省造纸行业协会调查统计数据,全省21家重点造纸生产企业2020年一季度累计完成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283万吨,下降5.5%;完成工业总产值140.1亿元,下降9.3%;实现销售收入123.4亿元,下降18.2%;上缴税金3.2亿元,下降44.8%;实现利润6.7亿元,下降51.4%。
国内社会需求大幅减少,对文化用纸、包装纸需求大幅降低,导致企业库存增多,上半年企业主要以去库存为主。下半年如果全球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经济会在短时间内恢复,社会需求也会相继回升,但是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和形势较2019年必然萎缩。
打造弹性供应链策略
疫情之下,我们看到造纸企业的困难主要出现在上下游供应链上,前期受疫情影响企业缺乏原料,后期成品纸订单大幅减少,库存压力大。造纸业目前急需打造弹性供应链策略,使企业可以从多个供应源获得供应,提高供应链柔性程度。
造纸与上游的纸浆及废纸原料、下游的包装进行深度合作是未来造纸业的发展趋势。与上下游的整合能够帮助企业高效地控制投入与产出,减少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应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开展协同创新是目前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机制。只有通过积极布局扩大产业链,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运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
同时,信息化的协同既是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要求,也是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2020年,造纸企业要进一步花大力气在信息化建设上。内部管理方面要实现办公、财务、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及升级,完成几个模块同一个信息化平台的融合工作。供应链建设方面,重点将信息化数据建立起来,实现收货信息采集、出入库及出入库价格采集、物流配送造纸厂信息流的全覆盖,发挥好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分析对业务的协同作用。
危中寻机开拓国内市场
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国外需求端发生变化,国内工业包装纸销售市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2月底的纸厂惜售到现在的库存高涨、销售困难。虽然已出台大量刺激内需的政策,但外贸出口包装纸箱需求端的薄弱,暂时难以改观。2020年内需增长所拉动的纸板消费能否冲抵出口包装物锐减所带来的影响尚不可知。
因政策变化、疫情影响、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中国造纸业特别是工业包装纸行业处在了转型调整、兼并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工业包装纸集团激进的扩张策略,进口废纸配额的限制,国内废纸资源向大型用废造纸企业的倾斜,疫情所带来的资金和经营压力等因素,都在不断压缩中小工业包装纸企业的生存空间。
面对现状,企业可尝试介入垃圾分类市场,挖掘政府购买服务新需求,危中寻机开拓国内市场。通过模式创新抬高行业门槛,促使行业洗牌,从而创造机会,打破原有垃圾分类公司的业务市场划分,进入行业,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作者系江苏造纸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此次疫情为市场深度探底提供了一次契机,疫情后仍能存活得很好的企业,未来将更具备高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