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依托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灵活开展学习培训――

把扶贫政策讲到院落炕头

作者:田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6-10

  □本报记者 田野

  甘肃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进村进行理论政策集中宣讲。

  岷县县委宣传部 供图

 

  “我家去年种的10来亩猫尾草长得都不太好,但我今年还想再种一些,你家去年种的那20多亩长得那么好,你给撒的啥肥料?”

  “可能是你追肥时间不到位。一般在3月份给猫尾草追肥,每亩地撒有机肥30到40斤、尿素20到30斤,在追肥后的15天左右必须打草药。你平时也要经常观察猫尾草的长势,一发现长势不对就要找专业人员问。”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刚走进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寺沟镇立林村举办的“两户”(贫困户和脱贫户)见面会现场,就听到未脱贫户张永霞和已脱贫的猫尾草种植大户於文忠的这段对话。

  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是岷县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岷县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六盘山片区58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岷县依托全县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立脱贫造血机制,增强了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高涨。

  “老师好!我想了解一下土地承包的政策,土地可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由于儿子外出务工,70岁的岷县十里镇大沟寨村村民陈留生很关心土地承包政策,听完老师的细心讲解,陈大爷露出了笑容。

  “党的政策实现了,把洋芋拌汤不拌了,我们天天吃的是肉和白面了。”岷县中寨镇同兴村村民常有国刚从地里回来,打开微信就听到了当地花儿歌手杨狗娃悠扬的歌声。

  原来,为帮助群众理解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理论,岷县通过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方式,抽调政治素质强、政策理论水平高的“县委理论宣讲专家库”成员和相关单位业务骨干,通过集中培训,将脱贫攻坚政策理论宣讲通俗化、地域化,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开展集中宣讲,灵活开展田间地头会、板凳会、路头会、院落会、炕头会等,做到理论宣讲与基层群众面对面。

  当地还邀请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及在外创业返乡人员传授种植养殖技能,拓宽创业思路,激发农民致富创业热情,提高农民致富带富本领。此外,还编排了《赞脱贫》《懒汉脱贫》《彩礼风波》等节目,拍成视频在微信公众号推送,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把精准扶贫的政策知识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岷县坚持把“扶贫扶志”作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扶贫“三场会”,即“两户”见面会、“三说三抓”会、村民知情大会,进一步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精准脱贫新路子。

  过去5年,岷县共有131个贫困村退出,3.85万户16.83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岷县县政府负责人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岷县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形成了万众一心、决战贫困、共奔小康的强大合力,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为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