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中国璀璨建筑文化

作者:赵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4-23

  □赵敏

  《中国古建筑知识一点通》(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作者是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考察、调研的古建筑专家张驭寰,所以该书既具备专业的理论、准确的知识,又有轻松而合理的认知思维和讲述方式。

  张驭寰先生6岁时就进入私学馆学习,7岁正式入读私塾;在镇上读完高小之后,于1941年考入吉林省第五国民高等学校建筑科,1945年考取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1951年百废待兴之时毕业之后留校工作;后来工作地点变动,由沈阳到大连再到北京,任中央重工业部设计司工程师,参与过“一五”计划时期不少国家重点工程的设计和审核。1953年后,他长期担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协助梁思成先生创办古代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此后多年,张驭寰先生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古代建筑的研究工作,终于成为一名学养深厚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学专家。

  全书以问答形式阐述了中国古建筑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以及社会、文化、工程技术、艺术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对古代建筑年代的鉴定、古建筑的演变制度等进行了精辟独到的分析论述。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广大中国古代建筑和东方古文化的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这样一本旨在向大众宣传中国古建筑知识的普及读物,一改往常读者对古建筑的刻板印象,让这个听起来老气横秋的名字变得可爱起来。

  本书主要分为建筑综述、城池宫殿、佛寺庙宇、结构装饰、保护修复等几部分,而每部分内容都以问答形式逐条展开,相信这些疑惑,不仅是孩子经常问及的,也常在我们这些成年人的脑海中盘桓。

  全书共有100组这样的问答,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十分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比如:最早的建筑是怎样的?冬天在房屋里是如何取暖的?马可・波罗到过的元大都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在山上建寺院和庙宇?这些问题本身就来自老百姓日常的困惑,而每一条的答案让人一目了然,以小见大,系统性地讲解了比较热门的中国古建筑知识。因此,该书更像一本古建筑知识的小字典、口袋书。

  书虽小,却非一日之功,而是作者近60年的珍贵积累,可谓“大家小书”。张驭寰早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在8所大学进行演讲。其间很多外国学生提出各种粗浅的问题,作者现场逐一作答,回国后又加以整理,最初是为了书写一份基础材料,方便给国外对中国古建筑感兴趣的朋友扫盲,所以该书读起来并不深奥,可以帮助零基础又对建筑史感兴趣的读者答疑解惑。

  在撰写此书稿之前,作者曾连续数年每至冬季便一头埋进图书馆,阅读了大量书籍,后又不顾风霜雨雪、路途坎坷,全国田野考察行程70万公里,对中国古代建筑以及城市、布局、规划等方面有深入而独创性的研究。他厚积薄发,迄今出版了50余部关于中国古建筑和建筑史方面的学术专著,先后进行仿古建筑设计60多项,他多次赴境外讲学,使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建筑文化得以更系统、更清晰地展现给世界。

  该书是一位耄耋老人潜心研究古建筑几十年的心血成果,是他为中国人和外国人了解中国璀璨的建筑文化搭建的桥梁,是他迫切地期望保护珍贵古建筑的殷切之心,是他希望留住中国文化的根、留住中国古建筑的灵魂的家国情怀。

  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这100组对中国特有建筑文化的问答成为跳动的旋律,带领我们去重拾那些被民众忽视已久的文化片段,了解那些曾经存在和依然存在的古建筑的过往,深深感悟中国古建筑的流风遗韵,意识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与文化自觉,迸发出珍爱民族文化瑰宝的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