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七彩凤凰之美 成斑斓阅读之趣

展七彩凤凰之美 成斑斓阅读之趣

作者:钟欣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4-23

  □钟欣瑜

  2020年1月8日,在译林出版社“经典译林”销售10亿庆典暨2020重点新书发布会上,《我心归处是敦煌》的两位作者与两位责编合影留念。从左到右分别为该书责编陈叶、作者樊锦诗、作者顾春芳、责编陆晨希。译林出版社 供图

 

  2014年的世界读书日,首届中国好书评选结果亮相央视。当晚,25本“2013年中国好书”从40万种图书中脱颖而出,其中有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只有医生知道!(1)》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此后,凤凰出品的中国好书频频亮相年度榜单和月度榜单。一本本经过挑选与检验的图书演绎着凤凰之美,诠释着凤凰出版人的初心与使命。

  《小水的除夕》《时间移民》《布衣壶宗:顾景舟传》《童眸》《林散之年谱》《望春风》《吾国与吾名: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说戏》《大水》《网络英雄传:引力场》……这串入选年度中国好书的书单包含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的多种类型凤凰出品的中国好书,如凤凰般绚烂多彩。

  2019年,凤凰在打磨好书的征程中不舍昼夜。4月,一本将色彩写进中国人日常生活与文化的《绝色》闯入月度中国好书,这是译林出版社带给读者的;7月,《莫砺锋讲唐诗课》伴随日渐升温的古诗词热入选当月中国好书,这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拿手菜”;9月,《寻访中国古村镇》登陆中国好书月度榜单,这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奉献;10月,一本将敦煌与敦煌女儿的故事娓娓道来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在众多读者的注目与感动中,进入当月中国好书榜,这是译林出版社在同一年度再度摘得月度好书,也是他们饱含热情、饱含敬意的出版结晶;11月,充满草木气息的《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获选当月中国好书,这是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耗时3年倾情打造的一部填补空白的集大成之作;同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也攀上月度中国好书榜,把国宝大熊猫的可爱与可贵娓娓道来。

  在又一个世界读书日来临的时刻,让我们走进这些好书,品味书中的那份美好。

 

  从敦煌的故事说起

  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里,有太多太多中华儿女充盈澎湃心情,唱出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的故事。“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就用青春与热血奏响了与敦煌、与祖国的最美乐章。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其“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顾春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她们合作的《我心归处是敦煌》一书中,“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50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此外,该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深度解读文物保护者眼中的敦煌艺术之美,呈现了这样一批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守护者的筚路蓝缕。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说,这本书的出版对莫高窟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读这本书,数次流下热泪,他说,樊锦诗院长的一生是莫高精神的集中代表,感谢这本书,让大家看到了这位不平凡的伟大女性的人生故事。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认为,这本书不仅是北京大学“最美学姐”樊锦诗先生个人的回忆录,还是敦煌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发展史,更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亲历记。

  让他们感动的“敦煌的女儿”的故事,呈现了敦煌之美和中国古文物、古文化之美。而将这份美好呈现给更广泛读者是译林出版人的骄傲。责编陈叶说,这本销售破10万册的畅销书背后有着团队太多的努力。

  6月,2019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公布,《我心归处是敦煌》榜上有名,译林出版社团队备受鼓舞的同时更绷紧了弦。在社委会的部署下,一支编校骨干团队迅速组建,安排了一张精确到小时的出版计划表,每个校次都同时出三份校样,轮番校稿。

  陈叶笑言,樊先生和顾教授的审美眼光是被世间最精美的艺术品长期濡染过的,这对于书的装帧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樊先生和敦煌研究院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精美的壁画、风景照,敦煌研究院甚至发动全院员工把和樊先生相关的照片都贡献出来,让我们深为感动。我们从中精挑细选,保证每一章都有和文字内容相匹配的黑白照片,再加上16面彩色插图,充分地展现了敦煌之美。”

  精耕细作,内外兼修。译林人希望,这本经过检验的好书能滋润更多读者的心灵。

  把百年中国植物画给你看

  在涂抹着最浓厚生命色彩的春季,一片叶子的生长、一朵小花的盛开,都会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一份欣喜,更不要说花团锦簇、绿意葱茏。我们所热爱的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35856种高等植物,约占世界总数的10%,居世界第三位。为这些植物画像、立传是一件多么繁琐耗神又价值无穷的事!《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正是这样一部植物艺术大百科精品。

  中国五代植物科学画师在百年间,以精细画笔为中国植物绘制了数万幅精细绝美的物种肖像。《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甄选680余幅植物科学画精品,涉及860余种代表性植物,收录珍贵文献图片480余幅,对图画做了精当的点评,对植物进行了精要的介绍,系统梳理了中国植物科学画的百年史。

  据该书责任编辑周远政介绍,中国科学院下属10余家植物学研究单位参与了这本书的画作提供和协作编纂工作。苏科社作为一家地方科技出版社,靠一己之力,完成了涉及全国范围包含全部地理区域的图志的编纂。她介绍道,植物科学画有其学术性、专业性,如不作通俗解读,对于大众读者而言,只能获得短暂和浅层次的审读享受。为了把温度的科学、科学的价值传递给最广大的读者,该书编委会投入极大的心血、时间和精力,通过以植物分类体系架构画作、画作的科学故事和艺术解读、植物科学画的历史文脉、植物的物种名片等多个维度,使本书所选画作既能代表中国植物科学画的高水平,同时能够展现中国植物具有代表性的多样面貌,以及中国科学家宝贵的科学奋斗精神。

  好马配好鞍。图书设计师赵清在继此书的前续姊妹篇《芳华修远――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画集》斩获“2017中国最美的书”后再度操刀,为本书赋予了气质卓绝、饱含草木气息与历史感的隽永设计。该书由雅昌提供一流印制,轻型纸令全书厚而不重,顶口毛边、侧口鎏金,软精装硬盒函套,带给爱书人完美的体验。

  让苏科人欣慰的是,《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形成了一座纸上植物园,遍识华夏疆域860余种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植物;书中呈现了一棵系统进化树,可尽览科学视野中地球植物亿万年演化的漫漫之路。这是一卷艺术大画谱与画师心法录,流派纷呈又自带“中国风”;这是一部科学艺术史,是理性科学与浪漫艺术的完美融合,以美学传递真知,打开认识自然的新视野。

  高端并不高冷。在苏科社与果壳网携手开展的“购书赠阅权威进化树海报”专属营销活动中,年轻读者的热情让编写者、出版人感叹,所有的辛劳都值得!每一笔画中的心思读者都懂!

  正如“中国植物画第一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教授曾孝濂在本书序中所写:“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说它沉,不光是页码多,而是它承载着近100年来中国几代植物科学画工作者的毕生心血和奉献。”

  让我们领略唐诗里的中国

  唐诗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恰如眼下的春光,看到鲜花盛开,我们会用“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来表达愉悦的心情。但唐诗在寥寥数语间包含的文化与哲思是如此丰富、宽广。《莫砺锋讲唐诗课》就是一本带读者领悟唐诗的生命力与感发力,感受蕴藏于最美汉语中人类文明的书。

  莫砺锋是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兼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诗歌唐朝”主讲人。这本书是莫砺锋给读者的40堂唐诗课。这40堂课,聚焦了从初唐到晚唐的主要著名诗人、重要名篇诗作;探讨了包括唐诗意象的密度、唐诗中的主要主题、唐诗和宋诗的比较等问题。责编唐婧深有感触地说:“不是自夸,这本书读来真的让人爱不释手,每一个篇章都精彩!”

  莫砺锋认为,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亦是对人类文明的珍贵献礼。因此,这本书并非只为对那个时代的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专题的形式挖掘由初唐到晚唐的诗歌宝藏。为了形成独特之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在前期做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在内容体例上,编辑团队不厌其烦,精心打磨,装帧设计更是十易其稿。一篇篇读下去,作者仿佛引领我们穿越回了千古名诗的诞生现场。让读者于字里行间追寻诗人们的传奇人生,感受蕴藏于最美汉语中的不老诗心。

  带你走近可爱的熊猫宝宝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9年月度好书还有《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大熊猫,中国的国宝,跨越800万年生物进化史,存活至今。在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一次次走出国门的时候,在可爱的它产下小宝宝被新闻记录的时候,这个珍稀物种已经与人类结下了太深厚的因缘。

  《熊猫中国》作者赵良冶,30多年的追访考察、跟踪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工作,数十次的深入一线,采访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以及大众,才有了书中那些妙趣横生的熊猫与人的故事。责编傅一岑介绍说,熊猫题材的纪实作品并不好写,除了要翻阅和整理大量历史资料,了解生物进化过程,作者还必须熟悉熊猫栖息地的自然人文情况,而且要能以文学的形式呈现出来。

  雅安是大熊猫的科学发现之地,周边分布着蜂桶寨、卧龙、喇叭河、栗子坪几个自然保护区。赵良冶家住四川雅安。大熊猫成了他工作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作家身份,令他有一种使命感,要将熊猫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于是,才有了这部可以说是国内首部完整的大熊猫生存纪实。

  为了让读者对这样一部厚重的文学纪实作品有更直观的阅读体验,出版社编辑团队会同作者等多方努力,搜集了100多幅珍贵影像并收录于书中,其中包括大量首次公开的一手资料。同时,遴选出部分可爱又别致的高清大图,作为文前科普彩图,还原了熊猫宝宝们鲜为人知的生活日常。此外,还特别手绘了颇具国风的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地图。

  对于赵良冶坚持不懈的记录,同为四川人的全球大熊猫文化推广大使、作家阿来对此书做出了郑重推荐。他说,“这些故事,道出了人类在保护大熊猫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奉献与牺牲”“把我们带进了夹金山下那片神秘的人间天堂,带入了一个人所未知的大熊猫世界”。

  我们能为古村镇做些什么

  古朴村落,青石板路、白墙黛瓦,历史悠久的古村镇让久居城市的我们向往不已。但你是否知道,很多古村镇正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命运。为了他们的存续,资深记者王喜根不顾重病后需要康复的身体,5年间跑遍了全国各地200余个古村镇,写下了一本“生命之书”――《寻访中国古村镇》。这份担当与坚毅,让责编汪意云在面对书稿时更多了一份敬佩与感动。著名作家、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冯骥才得知王喜根为了写作此书抱病奔走后,深受感动,题写了书名。

  记者的职业素养让王喜根习惯带着问题出发,在路上不停思考。他在走访中看到三分之一的古村镇是尚未开发的,但损坏程度严重,亟待抢救;剩余三分之二的古村镇,在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存在“走偏”现象,需要有关部门出面出资“纠偏”。他提出,保护古村镇应从三个方面层层推进:一是物质的、外观的东西,如老街老屋、古迹遗存;二是流动的脉络,即古村镇的历史变迁;三是非物质遗产,如民风民俗、地方戏曲、传统工艺等。三者共生共存,才能铸就古村镇的品格与风韵,使其得以长久传承。书中同时介绍了很多对于保护古村镇有贡献的人物及其经验。

  汪意云认为,《寻访中国古村镇》也是一本关于新农村建设主题的书,它的出版对于保护传统文化、开发农村文化旅游产业极有借鉴意义。书中400多张照片都是作者扛着单反相机,甚至冒着危险选择最佳角度拍摄的。图文并茂、四色印刷的《寻访中国古村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符合海外读者的趣味,也特别适合对外图书推广,以便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村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由色彩氤氲的文化

  四季轮回中,色彩是最鲜明的符号。关于色彩的记忆还能反映许多细腻的情感,比如思乡的愁绪,在海边长大的人的乡愁是蔚蓝的,江南水乡的人的乡愁当然是湖绿色的。而当你询问100个中国人过年是什么色彩时,100个人的回答都会是红色。

  译林出版社的《绝色》里有很多故事,故事里都积淀着历史中的民族文化。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孔子也说君子必须重视穿着。但从色彩的角度来研究还有另外一番趣味,比如说染色。染色在早期,多半无法一次到位,染工从自然界取得染色材料后,均要通过浅染,再一次次重复叠染,才能得到深色或较鲜艳的色彩。说得清楚一些,就是染好、晒干之后,重复这些不能间断的工序,有些甚至需要染到30多次,才能得到预定的颜色。所以说,把这些经过长时间劳动取得的成果做衣边,把染三十几遍才能得到的颜色穿在里面,真是不可助长的奢靡之风,应该被批评。

  台湾学者曾启雄30余年潜心研究古代东方色彩,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在这本小小的书里,他分享了许多与颜色相关的历史片段和众多美丽的传说故事。阅读此书,读者可以了解影响中国人色彩审美的原因,领略中国传统色彩日积月累的醇厚感,并唤醒自身对色彩的审美和传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