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大观的中国年画

作者:鹿耀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3-17

  □鹿耀世




  每年春节期间,在广阔的乡镇农村,人们除了在门外张贴春联、福字,室内往往要张贴年画。

  最初,年画形成于盛唐,至宋已经普遍流行。清代、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年画已经成为题材丰盈、蔚然大观的艺术品种。年画以构图饱满、形象生动、喜庆欢欣、色彩艳丽的特色,表达了百姓的愿望,烘托了过年的气氛,传播了中华的文化,展现了璀璨的美感。

  仅传统的木版年画,我国就有四川绵竹、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开封朱仙镇、山东杨家阜等多处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画发源地。年画题材十分广泛,童子、美人、门神、福寿、神话、传说、戏曲、民俗、山水、花鸟等均为适于入画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传说中的八仙过海、水漫金山、嫦娥奔月,戏曲中的捉放曹、二进宫、将相和、盗仙草等都是常见的题材。年画样式有门画、中堂、屏条。门画寓有祥和、驱鬼、镇宅、驱邪之意,既有童子、美女,又有将帅、神仙,骁勇的秦琼、刚烈的钟馗最为常见。中堂是放置在居室两侧楹联正中的尺寸较大的作品,内容有马上封侯、五子登科、天女散花、万象更新、喜鹊登枝、松鹤延年等。屏条有四扇、六扇、八扇之分,内容题材多为戏曲、花鸟、山水等,在室内起隔断、装饰作用。

  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日益丰富,领袖英模、当代时尚、民族风情、城乡盛景等题材也陆续进入了年画创作的领域。70年来,美术界先后涌现出不少品位高雅、技艺精湛的年画画家和一大批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年画佳作,不仅在农村有广阔的市场,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关注和喜爱。1955年,方菁创作的《我愿做一只和平鸽》年画,表现了可爱的女孩用双手在灯前做出飞鸟手影,映在墙上,十分温馨。因发行量大,令人印象深刻。上世纪80年代中,我国体育健儿不断登上世界体坛的高峰,与体育有关的内容也融入了年画创作之中。吴云华创作的《为国争光――贺龙元帅和体育健儿在一起》十分打动我,这幅画采取全家福式构图,生动刻画出了贺龙与7个青少年朝气蓬勃的形象。我特别为这篇作品写了评论,登在了1985年3月1日的《体育报》上,这也算我为中国的年画事业所尽的一点菲薄之力吧。

  随着时代发展,各省及各个画派的画家们,在年画创作上都有令人欣喜的代表作。如陕西画家刘文西表现领袖与人民的国画《同欢共乐》系列,新疆画家哈孜・艾买提民族歌舞油画《刀郎魂》系列,女画家王叔辉的工笔人物《西厢记》系列,杭稽英的《家庭欢乐》淑女系列,金雪尘、李幕白的西施、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美人系列,这些作品由于画家功力精深、描绘细腻传神,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中外画坛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