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在韬奋精神鼓舞下前进
――访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1-16
□本报记者 左志红
曹宇 摄
新年伊始,韬奋基金会就成立了两个分支机构――全民阅读促进会和学术委员会,让人对这家有34年历史的老牌机构有了新的期待。
作为中宣部主管、我国新闻出版界唯一的全国性公益基金会,韬奋基金会在2020年有什么新举措?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新的一年,我们将利用已有的公益性平台、二级机构和专项基金,在韬奋精神的鼓舞下,竭诚为读者服务,在研究、宣传、传承韬奋精神上加大力度,在推动全民阅读上加大力度,在新闻出版学术研究上加大力度,在行业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创新思路,创新项目,搭建平台,更有效地为新时代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韬奋基金会今年1月相继成立了全民阅读促进会和学术委员会,这两个新机构将开展哪些工作?
聂震宁:成立全民阅读促进会和学术委员会,是韬奋基金会提升为社会服务和行业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全民阅读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基金会成立全民阅读促进会,就是要组织出版发行行业的力量,在全民阅读推广、信息传播和经验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
基金会成立学术委员会,就是要组织开展出版业学术研究活动,为出版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出版学科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出版是意识形态领域里专业性很强的一项事业,同时又面临融媒体转型发展,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术研究支撑。学术委员会邀约了数十位行业专家和高校教育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从学术研究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入手,发扬光大韬奋精神,跟踪社会发展和行业转型,为全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库支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近年来,韬奋基金会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频频发力,您本人也一直在为全民阅读活动鼓与呼。请问基金会今年在这方面有何打算?
聂震宁:自2007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作为第一提案人,与3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到2017年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最后一个提案《关于在我国中小学设立阅读课的建议》,10年中,我一直在为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现在全民阅读已成为我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韬奋基金会自2011年12月第四届理事会成立以来,一直主动把服务全民阅读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落实。基金会创建的“全民阅读图书捐赠推送工程”平台,几年来已向全国21个省(区、市)基层、学校图书馆捐赠了4亿多码洋的图书。在每年的全国书博会上,组织全国出版社向主办地捐赠图书上千万码洋。
今年,基金会打算进一步增加图书捐赠的总量,为基层图书馆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和学校图书馆解决少书、缺书的现实困难。同时,基金会将加强全国阅读组织联合会、全民阅读促进会等分支机构和核心阅读、数字文化城市等专项基金的建设,在引导阅读、指导阅读、调查研究、培训人才、举办助推阅读活动等方面着力,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当前出版业在业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韬奋基金会将如何提升服务能力,让出版人能够顺应这种变化?
聂震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处在转型与变化之中。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变化就更显得迅速。对出版行业来说,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要做到从容应对,就需要既坚持弘扬韬奋精神,又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其重点在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
近些年来,韬奋基金会联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每年举办一次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论坛根据出版业发展的需要,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旨在弘扬韬奋精神,不断与时俱进,探讨和更新出版人的观念。在新的年度,基金会还会根据行业的发展,选择最切合出版业实际的主题,邀请全国的出版领军人物与学术专家,共同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
韬奋先生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基金会将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基金会的出版业务培训班受到业内中青年编辑的欢迎,每次开班报名都很踊跃,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现象。基金会今年仍将举办3期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努力为出版行业的继续教育工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