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那些关于新药的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1-09
□石小刚
译林出版社出版
如果没有药物,人类的命运将会怎样?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疾病这个无情的杀手,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而也就成为古今中外无数医学家、科学家要努力攻克的难题和研究的对象。在中国,远有神农、“药圣”李时珍,近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那么西方的药学有哪些可圈可点的成绩呢?西药是如何被研发出来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如果你有这些疑问,译林出版社2019年的新书《新药的故事》肯定能让你收获颇丰。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自身健康问题的同时,用药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对于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药的故事》一书以兼具专业性和时效性的解答,让我们对未来医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事业的进步更有信心。
本书共11章,每一章节讲述的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明星药物背后的故事,从青霉素、降压药到顺尔宁、西格列汀、乙肝疫苗等。它不仅帮助读者熟悉了日常用药的科学知识,揭开了这些药物研发的神秘面纱,讲述了它们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了从事药物研发的科学家们在艰辛探索、一波三折的研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奉献精神和人文情怀。正如陈凯先院士所言,这是一本讲述科学研究的书,但是它又不限于科技本身,而是真诚、富有感染力地表达了一种人文关怀精神。这样的特质与作者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作者梁贵柏是一位有着多年新药研发经验的一线科技人员,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有机化学系,20世纪80年代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默沙东新药研究院工作多年,并且对西格列汀的研发作出过重要贡献。这样的经历使他对新药研发这个话题具备了充分的话语权,其专业性毋庸置疑。难能可贵的是,《新药的故事》一书,语言生动简练,深入浅出,并不晦涩枯燥。
这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内容的科普性。作为一本科普著作,最重要的就是普及科学知识,让读者有所收获。例如,我们通常认为抗药性就是因为“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某种针对性变异”,使这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变差。然而作者以青霉素为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楚解释了所谓的抗药性其实是“自然选择”生存环境中,青霉素的使用使“正常”细菌大幅减少,使得极少数有抵抗力的“劣势”细菌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选拔后,成为抗药性强的主流群体。再比如,笔者一直以为超级细菌是某种攻击力很强、抗药性很强的细菌,阅读之后才明白超级细菌并不是单纯地指某一种细菌,而是人们对那些“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而且这个名单还在不断扩大。类似这些刷新常识的例子,书中俯拾皆是。相信很多读者对2018年的那部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依然记忆犹新,它在催泪的同时,也使广大观众开始关注和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制作成本低廉的药物售价如此高昂?仿制药与原创药这两者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仿制药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才能争取达到“生物等效”?关于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也一一作出了解答。
二、语言的生动性。通常来说,医学类图书似乎很难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堆砌的科学术语,罗列的各种人名、药名,往往让读者望而生畏。但是这本书并非如此,它成功避开了这类图书可能会出现的流水账般的呈现风格。这得益于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恰当自然的修辞,也要归功于作者的独辟蹊径,从新药研发的璀璨星河中选取最耀眼的那些,用生动有趣的笔触,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新药诞生的流程图。例如,在介绍保列治和保法止的发现的第四章,作者在阐述药物研发背景知识时,为了说明“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之间的关系,由“山洞里的煤炭”和“另一个山洞里的古代墓葬”展开,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把这个看上去玄而又玄的问题阐述得清晰而具体。除了采用通俗的说明方法,作者还不时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帮助读者快速理解一些科学名词及其之间的关系。比如,作者在介绍肿瘤免疫疗法时提到,“‘铁面无私’的免疫系统怎么也会‘开后门’呢?”癌细胞究竟是怎样“进入了免疫‘照妖镜’的死角,有机会在人体内站稳脚跟,伺机发展”的呢?生动有趣的语言不仅让科学名词不再陌生,化抽象为具体,更让读者得以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三、让人感佩的情怀。如果说严肃的科学知识是科普书应有的题中之义,生动有趣的语言可以锦上添花,那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药物研发科学家们崇高的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才是最让笔者感动的地方。例如,该书第三章提到,坚持“以人为本”的默沙东制药为了解决河盲症这一公众健康问题,慷慨解囊,无限期无偿提供伊维菌素,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药品研发是为了“赚钱还是救命”的问题;第八章里,HPV疫苗发明者之一的中国病毒学家周健博士,为了科学事业耗尽一生,用年仅42岁的生命之光照亮了HPV疫苗的研发之路。如果没有这些科学家的奉献和钻研,没有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征服疾病殷切的愿望,如果没有他们救死扶伤强烈的责任感,人类在对抗疾病的斗争中会走更多的弯路,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也正是这种与疾病抗争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才促使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断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无论你是专业的科研人员,还是制定政策的政府官员,抑或是普通的社会公众,只要打开这本书,想必都能有所收获。如果你是像笔者一样的的门外汉,想了解生活中常见疾病及对应药物常识,这本书同样可以满足你,某些观点甚至会颠覆你的认知。如果你想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哮喘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如果你想知道通过饮食来调节胆固醇到底效果有多大,如果你有脱发的烦恼等等,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读完《新药的故事》,相信你一定可以更客观理性地看待病痛,减少焦虑。当然,在笔者看来,如果在文中能适当配一些关键人物和场景的图片,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