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召开:
不忘初心 放歌时代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1-08
□本报记者 黄琳
日前,2019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暨第七届中国电视产业推介会在杭州市西湖区举办。本届峰会以“不忘初心,放歌时代”为主题,邀请政府主管部门、电视行业专家学者、影视公司、行业精英及一线主创共同探讨产业趋势,话题直接关注创作一线实际问题,为推动下一步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此外,活动还举行了“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暨中国电视产业推介会”签约仪式,正式开启峰会2.0版本新时代。峰会2.0版本进一步加强了政策引导性、行业引领性、同业互动性、产业高端性和跨界融合性,在规格、内容、形式和组织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升级。
现实题材守住“三正”
“如何提前对重大现实题材进行规划、创作定位”“制作和播出如何与时代背景和观众审美更紧密结合”“如何紧贴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创作好看又温暖人心的精品力作”……在创新峰会重大现实题材创新创作论坛上,行业权威专家、一线编导、优秀演员都有不同的看法。
在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仲呈祥看来,重大现实题材要做到“三个守正”:要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正。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孙泱则强调,重大现实题材在创作制作上要有让年轻观众接受的、接地气的表达。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中,《空降利刃》凭借良心制作受到了观众喜爱和认可。《空降利刃》总制片人吴晓梅认为,现实题材创作要有对社会的关怀和情怀,要把创作者的真实情感、真诚的创作态度放进作品中去,观众自然能达到与故事、人物和情感的共鸣。
著名编剧钱林森表示:“编剧们的创作要找到能够充分开展艺术想象的创作空间,达到历史和诗共存的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对红色记忆的传承。”著名表演艺术家孙维民说道:“我认为扮演一位伟人,首先是形似,更要做到神似。比如扮演周总理,我要求自己努力走进总理的精神世界,体会和理解他的思想、格调、性格,逐步清晰并升华出宏图大略、博学多才、智慧超凡又具有现实依据的形象。”
过去一年,浙江电视人以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推出了《外交风云》《在远方》《老酒馆》《空降利刃》等优秀剧作,从不同维度展示了新中国的发展变化、转型进程以及社会变迁,充分展现广大电视剧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浙江电视人的初心从未忘却,理想从未退场。”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张伟斌在发言中提到,总局推出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电视剧展播一共有86部,浙产电视剧《外交风云》《人民的总理》等13部入选;总局推出的2018―2022年百部电视剧规划,浙江有24部入选。“浙江有优质的题材以及产业生态,有好的服务,还有充满活力的企业家。”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表示,浙江未来将进一步重视作品、重视团队、重视质量,聚焦重点服务,培育氛围和土壤,关注人才和剧本,推动电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短剧迎来高光时代
聚焦行业热点与新趋势,峰会设置了“长VS短―剧集迭代新标准”“大VS小―内容升级方法论”等专题论坛。与会嘉宾纷纷就“内容与长度如何适配”“时代和用户需求到底是什么”等问题分享了精彩、接地气的“干货”。
《庆余年》导演孙皓认为:“影视内容创作要把握四把尺子,一是内心的尺子,要遵守道德底线、传递正能量;二是生活的尺子,要根植于生活;三是情感的尺子,要感动自己、感动观众;四是创作的尺子,树立好典型人物。”《长安十二时辰》制片人梁超认为:“去泡沫化的时代,需要优秀创作者去坚守。当观众越来越睿智、聪明、挑剔,反而倒逼我们必须创造出更多优秀内容。”
“现在的用户时间非常宝贵。如果剧不够精彩,不能形成社交属性,观众不愿意浪费时间去观看。”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认为,年青一代网生用户经常观看美剧、日剧、韩剧,短剧这种形式正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落脚点还是在于电视剧本身的内容如何。在优秀内容的加持下,一些创新类题材的短剧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华策集团副总裁、华策北京事业群总裁傅斌星表示:“我觉得短剧已经迎来了高光时代。无论对于平台方还是制片方,短剧相对长剧来说风险还是可控的。”
优秀内容的产生需要创新力量。此次峰会上首届中国影视新力量创意营正式启动,发起面向全球华语地区青年群体的创意营,旨在发掘潜力创意人才,积聚业内资源支持,扶持一批有梦想、有追求、有能力的创作人才,培养影视创作新生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