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期刊群集约化出版转型总体规划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16-12-29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 姜永茂
中华医学会自1915年创办《中华医学杂志》开始,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34种纸质期刊、43种电子期刊的医学专业化学术期刊集群,分为“中华”“中国”“国际”三大系列,覆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药学等广泛的医学学科领域,成为世界各国医学会中办刊最多的学会。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绝大多数为中华医学会及其所属专科分会的官方刊物,肩负着推动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的历史使命,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影响力,逐步树立了“中华”的医学期刊品牌。
虽然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专业化期刊集群,但是与国际上先进的期刊集群相比,我们无论在办刊模式、出版模式还是在经营服务方面均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办刊模式来看,国际上主要以出版机构为主体通过兼并、合办或提供出版服务来扩大期刊规模,而我们主要以主办单位为主体,通过改变主办单位来增加主办的期刊数量;从出版模式来看,国际上绝大多数期刊是由出版机构集约化出版,而我们仍然采用的是以编辑部为单位的分散模式出版;从经营服务来看,国际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出版机构经过数字化转型,已经从单一的纸质期刊经营服务向网络期刊、数据库、知识服务转型,而我们仍然以单一的纸质期刊出版为主。为了充分发挥期刊群的规模化优势,我们必须紧跟国际期刊发展趋势,在集群化的基础上,加快向集约化出版转型。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从集群化向集约化出版转型战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管办分离”,即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的分离。中华医学会通过理事会下设的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和办事机构下设的期刊管理部对期刊履行主办单位的管理职能;通过注册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出版单位,为所主办的期刊提供集约化的出版和经营服务。二是编辑与出版、经营的分离。随着《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能力的提高,逐步将分散在各期刊编辑部的出版和经营业务剥离到出版单位,使各编辑部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期刊组稿和审稿工作。
目前,第一个层面的转型已经完成,《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中华医学会所主办期刊的出版和经营主体,具有法人资格,市场主体地位也已得到广泛认可。第二个层面的转型以加强公司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主要抓手。公司已经成立了办公室、总编室、财务室、出版部、新媒体部、市场营销部等部门,近30种期刊已经实现了集约化出版和发行、广告经营,随着公司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为所有期刊提供出版和经营服务。
在提升《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核心竞争力方面,我们将强化以下几项工作:巩固和提升品牌影响力;建设数字出版和服务平台;为办刊提供指导;建立并完善编辑出版的标准和规范;提供编辑加工、出版、经营服务;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