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爱书种子 引导百花盛开

――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动全民阅读纪实

作者:王坤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16-12-29

  □本报记者 王坤宁


  “没想到读书有这么多好处。听了讲座,我对如何引导战士阅读有了新的认识。”北方战区某部教导员高兴地说。


  “我们还会再来的。”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经理徐海回答。


  这是今年10月在江苏某营区举办的关于阅读的“六个W”(为什么读、读什么、何时读、何处读、怎样读和与何人共读)讲座后的一段对话。部队领导针对部分官兵沉迷于手机的浅阅读和过度娱乐化的阅读,渐渐远离图书馆的现状,专门邀请江苏人民出版社负责人举办了这场活动。


  在推动全民阅读的热潮中,江苏人民社和全国其他出版社一样,正通过出好书、推好书、阅读讲座、捐赠好书等一系列活动,探索出一条出版社推动全民阅读的有效路径,并传递了精神正能量。


  多出好书:


  传承文化推动阅读


  在徐海眼里,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他认为,全民阅读包含政府、出版者、读者、作者、领读者、媒体6个主体。“这也是全民阅读的核心要素,其中,出版者与其他5个要素相互关联,是融合体和推动者。”徐海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说。


  怎么做?徐海认为,出版社既是全民阅读的受益者,又是责任主体、参与主体,要推出好作家、好作品,履行文化传播传承责任。


  2012年起,教育部启动规模宏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出版工程,江苏人民社动员全国高等院校一流的专家学者编写通俗好读、篇幅在10万至15万字的小书,内容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梦、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法学、历史、文化、美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全领域。由于各个领域的权威作者,对本学科的知识理论体系有深刻的把握,对相关学术前沿问题洞若观火,因而写得行云流水、生机盎然,自然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已销售30万册。


  “如果出到200种,甚至到300种,这套人文通史读本必定会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徐海坦言,出版社只要能找准读者定位,精准策划,出版的图书不但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更能在推动全民阅读中发挥积极作用。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