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增长十倍,现实题材成网文“新主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04
“10年前,我们举办首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时,很多人问我们,网络文学能写‘现实’吗?写了有人看吗?9届大赛一步一步走来,我们用实实在在的成果给出了响亮的回答。”8月2日,站在于上海举办的第九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颁奖典礼的舞台上,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感慨道。
2015年,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支持和指导下,阅文集团举办了首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鼓励作家突破传统网络文学的藩篱,用笔书写时代波澜、反映时代风貌。
“10年前参赛作家是5000多人,今年参赛作家已经达到了5.4万人,作品达到了5.67万部,10年内实现了10倍的增长。”侯晓楠表示,历经10年发展,现实题材逐渐成为网络文学的一支“新主流”,有了更多年轻的读者、更创新的内容、更多元的开发;网络文学不仅能写现实,而且能写出有筋骨、有温度、有热度的现实精品。
第九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以“好故事与时代同行”为主题,参赛作品达5.67万部,最终14部作品脱颖而出。这些获奖作品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融合非遗、科幻、职场、悬疑等多种题材类型,实现跨界创新、百花齐放。
比如,特别奖作品《云去山如画》以抗战时期国立艺专的烽火迁徙路为背景,通过守护国宝、艺术传承与家国情怀的结合,深入展现了在战争背景下,小人物对艺术的坚守、对家国的热爱以及对正义和文化传承的执着。一等奖作品《关内关外》用两代深圳人的命运,折射城市化进程;《幸孕面线糊》以美食与非遗为纽带,将闽南文化融入女性创作故事。二等奖作品《升职之神》《我不是文豪》深入职场、中年危机等社会议题,在热点、痛点中建立起深刻的共鸣。
“一部好的现实题材作品,应该是时代的体温计,能够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感知人民的冷暖。”侯晓楠介绍,现实题材已跃升为阅文增速第二大品类,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激发文化创新力的鲜活载体。
自大赛创办以来,已涌现百余部精品佳作,多部大赛获奖作品摘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或入选“中国好书”、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等。累计34部获奖作品成为国家图书馆、国家版本馆、上海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的永久典藏书目。
现实题材亦成为IP 开发的新“富矿”。第九届大赛的获奖作品中,《关内关外》《我不是文豪》《烟云华强北》《守护蒙玛拉尔》《血花屋》等已进入实体出版及有声开发阶段。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中,超八成获奖作品进入IP 开发各阶段,出版、有声、动漫、影视多线开花,已有24部授权影视剧集改编。
“读者爱看、市场认可,现实题材作品的路越走越宽了。”侯晓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