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爱好者》杂志举办首届天爱星盛会
以星空之名相聚 以星空之约相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8
6月28日,参加首届天爱星盛会第二分论坛“数据星空”的王卓骁,以《平流层到地月空间的人造天体记录》为题作了一次生动的演讲。他的演讲深深吸引了同来参加天爱星盛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硕士研究生霍柱彰。
王卓骁是光学工程师、人造天体观测爱好者。他在演讲中介绍了自己记录的从平流层到地月空间的各种人造天体和人造天象,特别是火箭云、火箭极光、再入火流星群、卫星火车等,还分享了如何预测和观测拍摄这些天象的方法。
霍柱彰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我自己也拍摄过如神舟十六号返回的人造天象。王老师的演讲给了我很多启发。”
而让王卓骁与霍柱彰相识的首届天爱星盛会,是由北京天文馆主办,《天文爱好者》杂志、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共同承办的一场活动。在6月28日—29日两天时间里,包括王卓骁和霍柱彰在内的天文爱好者200多人,共聚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探索和分享天文的相关知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在6月28日上午主会场报告环节中,向大家系统梳理了银河系的发现及人类对银河系起源、结构和演化的最新认识和理解,令在场的不少天文爱好者非常兴奋,因为这样的“课”并不是随时能听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主任、红外天体物理团组首席科学家吴宏则讲述了自己“从仰望星空”到“自制第一台望远镜”的实践启蒙,少年时候的趣事引得在座刚刚入门的天文爱好者咯咯地笑,也令已经是“老鸟”的天文观测学者会心对视并报以掌声。
在6月28日下午同时举行的“多彩星夜”“数据星空”“星友之家”3场分论坛上,气氛更加活跃,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走进不同主题会场,并提出了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
更令大家欣喜的是,6月29日上午,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据观测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兴隆观测基地目前拥有我国最大、最先进的光学天文望远镜——曾经是亚洲最大的2.16米望远镜,还有早于贵州“天眼”的国家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世界天体光谱获取数量第一的郭守敬望远镜。北京天文馆工作人员张楠和王媛媛难掩兴奋,她们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来这里参观。
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天文爱好者》杂志编委吴学兵对活动的成功举办感到非常高兴:“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对星空和天文学产生浓厚兴趣,让星空拍摄和天文观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丰富人生观和世界观。”
“天爱星盛会脱胎于原有的‘星空大会’,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拓展和加强。”北京天文馆党委书记臧振远对天爱星盛会也给予了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