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籍修复中心传习所首批学徒出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16
本报讯 (记者李美霖)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古籍修复中心传习所首批学徒出师评审会日前在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举行。
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布的《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学徒出师评审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经过严格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四川古籍修复中心传习所立足西南地区古籍存藏特色及地理气候条件,融教学、实践、研究于一体,从书画装裱修复、古籍修复、西文修复等多个方面授徒传艺,其培养学徒技术之全面和深入,在全国均具有代表性。参加本次出师评审的首批学徒23人,已达到所应具备的技艺水平和专业素质,建议准予出师。
四川省图书馆馆长王龙表示,传习所成立9年来,在人才培养、技艺实践、宣传推广、行业交流拓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举办首批学徒出师评审,是传习所人才培养成绩的集中展示,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在全省古籍修复工作中的协调、带动作用,健全全省古籍修复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不断壮大古籍修复人才队伍,为中华古籍的修复与保护贡献更多力量。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萨仁高娃希望,继续发扬传习所精神,立足优势、强化特色、互助互利、形成合力,不断探索实践四川古籍保护工作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径,为四川古籍保护及相关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古籍修复技艺传习导师徐建华表示,历经9年发展,传习所在各位导师及学徒的努力下,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一专多能、兼具传统与创新的人才培养之路,首批学徒已初具“良工”之姿。他寄语众学徒,望学徒永葆匠心,传承创新,真正成为“古籍良医,后学良师”。
据了解,四川省首家古籍保护文旅重点实验室也于今年初在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落地,将持续为全省古籍修复工作科技赋能。